常州市科学技术局2008年工作计刑/span>
(一)指导思想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启动年,科技创新工作指导思想?/span>开放配置国内外科技资源,纵深部署科技创新工作,集中人力财力,集成科技投入,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引导、服务和支持,激发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以科技创新五大工程推动高新技术五大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格局;推进民生科技工作,为和谐常州建设提供科技支撑:/span>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支撑常州创新型城市建设、/span>
(二)主要工作目栆/span>
—–/span>全市R&D投入卟/span>GDP的比重达1.8%;全市企业技术研发经费投入达75亿元:span style="color:black;">争取上级科技项目150项以上,经费1.3亿元,市及辖市、区按照要求匹配到位:/span>
—–/span>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丙/span>100家、民营科技企业300家、创新试点企丙/span>50家;
—–/span>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00亿元(市口径),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4%;
—–/span>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span>8500件和26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辽/span>1100件;
—–/span>全市开展重大产学研对接活动10次,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00项,引进或共建研发机枃/span>30家;新增‛/span>一站两中心?0家,引进海外领军型归国创业人扌/span>20名、/span>
—–/span>全市实施市级重点农业科技项目25项,新建农业高新技术企丙/span>20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家。新廹/span>1,/span>2个新农村综合示范点?/span>3个农村信息化示范点。组细/span>水环境科技专项,实於/span>10-15项重点科技项目、/span>
(三)重点工佛/span>
1?span>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努力培育创新主体
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於/span>?+10“/span>产学研合作计划,重点加强不/span>中科院系统和10所重点院校'/span>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引进或共建30家研发机构,合作项目辽/span>200项以上。继续办好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筈/span>10次重大产学研对接活动,围绕培育高新技术产品群,组织开展专题产学研对接20场,引进可供转化的先进适用科技成果1000项,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常效合作的新机制、/span>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span>‛/span>引进?/span>“/span>不/span>‛/span>走出厺/span>“/span>相结合,广泛开展与俄罗斯、欧盟、美国、日韩、以色列等地区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围绕先进装备、新能源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实施可再生能源、微生物水处理等20项重点项目,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span>加快津通国际工业园、常州中俄科技合作创业园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科教城与新西伯利亚科学城合作,做实我市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建好常州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支持企业与国外研发机构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窗口,开拓国际市场、/span>
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span>加强科技税收政策宣传和培?/span>,落实好科技研发投入150%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组织实施轨道交通、水处理和新能源筈/span>3个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推迚/span>110项市级科技创新项目,其中先进装备制速/span>39项?/span>电子信息16项、新材料25顸/span>?/span>生物技术及制药14项、新能源16项。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100项以上,争取经费1.3亿元。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推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趄/span>75亿元,促进全社会科技投入增长、/span>
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领军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等培养引进使用力度,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继续组织实施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引进计划+/span>2008年引进领军型人才20名,高层次研发人扌/span>50名。鼓励企业引进和使用柔性人才。充分整合与发挥我市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以项目为载体,支持50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科技人员开展研发工作、/span>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已廹/span>17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作用,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能力,使之成为企业自主研发和承接转化科技成果的载体。新建工程机械工程中心等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柔性制造等2家重点实验室咋/span>10家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建立研发机构,集聚创新人才,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span>
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加强分类指导,围绕常林、常发、天合、新科等?880“/span>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和研发队伍培养,引导企业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战略,形成核心技术与产品,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围绕创新试点企业,扩大试点规模,在去年50家基础上,再新认定50家试点企业,并择优推荐成为国家、省创新试点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培养和‛/span>绿色通道“/span>等支持,增强试点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佾/span>100家创新试点企业成为全市投入多、人才多、成果多、效益好的科技领航企业。通过项目引导、科技孵化、中介服务等措施大力培育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创业企业、/span>
2、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发展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技术及制药5个高新技术产业,制订并实施《高新技术产业新一轮倍增计划实施意见》,加大‛/span>科技创新五大工程“/span>的实施力度,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选择重点突破方向,并按照前瞻性关键技术研究、战略性目标产品开发、拳头产品群培育及相应研发、服务、经营等平台建设等,进行纵深部署。通过规划引导、专项支持、重点培育、政策聚焦,力争?/span>2010年,形成3个超1000亿元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span>1个超500亿元产业(电子信息)咋/span>1个超100亿元产业(生物技术及制药)的高新技术产业、/span>
加快培育15个高新技术产品群。围绕输变电设备、现代动力及农业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行业成套设备及部件、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数字视听及网络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及动漫、新能源、环保节能产品、生物及化学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及设备15个高新技术产品群的培育,加快市场分析和战略研究,确定创新方向和路径选择,加大项目引导和支持力度、/span>2008年新增省高新技术产?/span>150只,累计辽/span>1700只,15个高新技术产品群实现产倻/span>2500亿元,新增超1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群3个、/span>
加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向基地集聚,增强竞争实力。筹建江苏省轨道交通技术研究院,启动整车研制;涂料基地发展环保等新型涂料;软件动漫基地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重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加快国际合作,加?/span>‛/span>三药“/span>基地重大新药研制和开发的能力;重点开叐/span>超特高压及节能变压器等,促进输变电设备产业向高端攀升;开发重大基础性材料新产品,壮大新材料产业:/span>以突破上游原材料瓶颈和提升应用工程设计实施能力为重点,构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span>2008平/span>8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实现工业产倻/span>1500亿元、/span>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突出主导产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常州高新区要依托国家软件园、动漫基地?/span>‛/span>三药“/span>基地、出口加工区、环保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软件动漫、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咋/span>‛/span>三药“/span>科技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建设创新型城区。武进高新区要依托科教城优势,以省级大学科技园、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为载体,大力吸引海内外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依靠众多民营制造企业,大力发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各类经济开发区要加快培育形成特色高新技术产业、/span>2008年两个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皃/span>35%以上、/span>
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加强银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用担保、产权交易、财务顾问等全方位服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外资、国资和民资,通过增量带动存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span>
3、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糺/span>
加强科教城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科教城作为我市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要成为科技成果、人才、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的积聚区,建设成丹/span>‛/span>五大中心“/span>:一是高科技成果推介中心。举办好每年一度的‛/span>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展示洽谈会“/span>,建讽/span>‛/span>科技超市“/span>,争取更多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落户常州。二是高科技研究中心。重点建设好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中心、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南大和东大常州研究院等,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三是高科技人才中心。通过‛/span>金凤凰计刑/span>“/span>等措施,吸引国内外高层次研发人才到科教城工作。四是高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好大学科技园等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五是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加快江苎/span>–/span>新西伯利亚州高科技合作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为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服务。真正使科教城成为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信息源、人才库和发动机、/span>
加快科技创业孵化器建设。引寻span>吃/span>辖市区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的定位和需求,以创业功能为核心,集中规划建设一到两个公共平台。按?/span>‛/span>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佛/span>“/span>的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器,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的配套,加强功能集成,把创业与招商、研发、中介、融资、法律、国际合作等配套的现代服务紧密结合起来、span>可将‛/span>退二进丈/span>“/span>中闲置存量资产改造成为创业孵化设施,加快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孵化器+/span>2008年新建各类孵化设於/span>7家,其中省级5家,新增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孵化企丙/span>500家以上,使科技孵化器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积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载体、/span>
加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span>重点支持技术交易、技术扩散、技术孵化、科技信息服务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开展区域科技公共服务。着力推迚/span>‛/span>百腾罐/span>“/span>、高新区新药创制、湖塘纺织、农村科技信息等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常州市技术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形成立足常州,覆盖国内外的科技成果转移平台、/span>培育和发展专利代理机构,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行丙span>协会等机构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研究、管理咨询、项目设计、人才培训、品牌创建等有效服务。科技服务业收入达30亿元、/span>
4、加强民生科技工作,支撑和谐社会建讽/span>
加强农业产学研合作、/span>继续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单位科技合作,鼓励我市企业与之合作,对影响我市农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举办重大农业科技对接活动3场。继续加大与日本等国有关科研机构的农业技术合作,加快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通过科技的接轨实现产业的接轨、/span>通过重大项目和人才培养计划,以任务带动人才培养,加速造就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组成的农业科技队伍、/span>
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投入和管理+/span>继续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通过项目引导,提高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实力,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高新技术应用的主体、带动农民致富的主体。实施市级重点农业科技项目25项,引进农业新品秌/span>20个,新建农业高新技术企丙/span>20家,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家。新廹/span>1,/span>2个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建设现代农业和农村人居新环境。新廹/span>3个农村信息化示范点,完善农村信息化科技服务体系,全年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span>5000人次、/span>
开展科技治水。实於/span>水环境治理科技专项+/span>加强印染行业污水减排技术研究和示范。开展我市水体污染源污染分布、污染类型、污染系数分析和测算,污染变动情况分析和预测。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开展废水治理核心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实施开展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装置示范工程建设,为本地水环境治理提供科技示范和新思路、/span>
5、加强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提高核心竞争力
积极创建‛/span>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span>。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和抓手,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建立更加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工作新体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机构和队伍建设;着力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法治、舆论环境。通过创建,全面促进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全面发展,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力争创建期满后,迈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行列、/span>
促进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各项激励制度,调整专利申请资助办法,调动专利申请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我市专利的申请数量和质量,尤其是适当关注申请数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专利的质量。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500件和26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辽/span>1100仵/span>
加强专利技术转化。重点实於/span>20项专利产业化项目?/span>20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计划项目和5项中介机构扶持项目,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围绕我市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倾斜创新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利项目的引导,推动全市专利技术成果迅速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选择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计划项目,促进企业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做优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为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span>
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针对我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知识产权明白人、企业科技开发人员、中介机构代理人及辅助人员等,组织不同内容的宣传培训10次,培训人次辽/span>5000人。继续抓好专利代理人考前培训。加强与报纸、电视等媒体合作,着力抓奼/span>?.26“/span>等重大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意识、/span>
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办公会议机制,大力开展联合执法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重点行业、创新试点企业等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其他服务工作,确保行政执法高效、便捷、公平、公正,进一步建设好知识产权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力争进入正常运行,为我市的相关主体提供援助服务、/span>
6、加强科技局机关建设,提高效能改进服加/span>
加强行风建设、span style="color:black;">牢固树立‛/span>为民、务实、清廈/span>“/span>执政理念+/span>开屔/span>‛/span>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作风促发屔/span>“/span>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执行本局及上级有关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树立廉政高效的机关形象、/span>
加强项目管理。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指南导向作用,集中集成有限资源,支持‛/span>十一亓/span>“/span>科技规划重点领域以及事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继续加强各级各类项目全过程管理,在各辖市、区全面应用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span>
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我市科技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研究发展趋势和重点,提出配套政策和措於span style="color:black;">,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span>
加强科技统计。会同市统计局在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技术研发费投入、科技服务业等领域建立统计制度。加强各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效果统计,跟踪重大科技活动、产学研项目统计分析。会同市国税、地税、财政等部门,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情况统计制度、/span>
加强政务公开。全面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广泛推行“三主动、五公开”,使科技管理的重要环节置于社会有效监督之下,确保科技资源配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施、/span>
加强科技宣传。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充分反映本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热点、亮点和特点。贯彻国家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政务公开,办好科技局网站,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创办科技信息宣传媒介、/span>
二○○八年二月一?/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