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觇/a>外文 繁體中文
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VSƵط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VSԤ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9/div>
浏览次数9strong>
信息名称9/span>关于印发?006年经贸工作总结?007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ensp;?ensp;号:014109453/2007-00046
主题分类9/span>文秘工作??体裁分类9/span>通知??组配分类9/span>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分类9/span>
公开方式9/span>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9/span>常经贸办?007?5叶/td> 发布机构9/span>市经贸委
产生日期9/span>2007-01-31 发布日期9/span>2008-03-28 废止日期9span style="color: #333;font-weight: normal;">有效
内容概述9/span>2006年经贸工作的基本情况,全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预测;经济运行特点;全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007年经贸工作的总体思路及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安排,工作思路及重点、/span>
关于印发?006年经贸工作总结?007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2006年经贸工作总结叉span>2007年工作意?span>

2006年经贸工作总结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关键环节,突出调整产业结构和猛攻有效投入,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总体呈现出增速快、运行稳、质量高的发展态势、span>

一、全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冴span>

全年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主要指标好于年初目标预期,全部工业总产值达4227亿元,同比增镾span>2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戏span>3293.9亿元,增镾span>31.5%;工业增加值完戏span>767亿元,增镾span>21.4%;销售收入完戏span>3243.8亿元,增镾span>31.9%;实现利稍span>228.9亿元,增镾span>41.4%;实现利?span>142.3亿元,增镾span>47.8%。工业有效投入完戏/span>562.9亿元,增镾span>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15.8亿元,增镾span>16.2%、/span>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陌span>8.02%、/span>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06年,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一?/span>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有新提高、/span>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工业应税销售、入库税金、工业用电量等关键性指标均好于上年,经济效益为历年来最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1.4%,列全省?span>6位、苏南第2位;通过实施企业做强做大‛span>8880”工程,全年全市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42家(比上年增功span>12家),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家?span>50-100亿元企业3家?span>30-50亿元企业6家;实现利税超亿元的企业辽span>35家(比上年增功span>7家)。全市入库增值税超亿元的企业辽span>4家。年初跟踪的150个年新增销?span>5000万元以上新增长点项目,全年新增销售收入超迆span>418亿元,其中新增销?span>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96个,趄span>5亿元的项目有20个、span>

二是工业投入结构有新改善、/span>制造业投入比重上升,全年制造业完成投入523.55亿元,增镾/span>34.52%,占全市工业投入的比重达93%,同比提髗/span>8.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增速加快,增幅达到40.4%,高于全市工业投?span>1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医药行业的增幅?span>59.5%咋span>73.3%。钢铁、水泥等热点行业的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收缩,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干span>10个百分点。重大项目进展良好,东京制纲、华润啤酒、天合光能、太平洋电器筈/span>57个重点竣工项目年内竣工投产,超额完成平/span>初目栆/span>、span>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span>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实现提前一年完成。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年新增私营企丙span>8851户,累计辽span>5.06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1635户,累计运span>12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企业注册资?span>158.1亿元,累计达726.3亿元,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民营企业投资成为全市工业有效投入的重要支撑,完成投资额占全市工业投入的比重达到71.2%,同比提髗span>9.4个百分点。工业集中区产业和规模集聚进一步加快,全市共有8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年营业收入超迆span>50亿元,其中春江工业集中区达到105亿元。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取得新突破,银河电器、天合光能等3家企业分别在境外上市、span>

四是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span>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辽span>40%,全市新产品销售率达到33%以上,分别比上年提高7个和2个百分点。到年底,全市建设企业技术中忂span>92家,其中,新增国家级技术中忂span>1家、省级技术中忂span>3家、市级技术中忂span>14家;新增信息化示范企丙span>10家(总数辽span>60家)。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栆span>4只(总数辽span>10只)、中国名牌产?span>8只(总数辽span>22只)、span>

五是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span>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通过实施重点目标分解,及时监控关键企业和耗能大户,全市工业节能降耗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得到有序推进。全年实於span>50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年节约能溏span>18.7万吨标准煤,节水913万立方米,减少废弃物排放7.5万吨;组织实施并完成6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评估验收,共实施清洁生产方案762项,年节约资釐span>1.76亿元,节约物斘span>2.6万吨,节约能溏span>12.5万吨标准煤,节水511万立方米,减少废水排攽span>578万立方米,减少废气排攽span>2413万标准立方米、span>

六是商贸经济运行取得新进展、/span>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高位运行,全年增幅达?span>16.2%,比年度目标高出2.2个百分点,并列全省第3位;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40.85亿元,增镾span>25.3%,高于限额以下企丙span>9.3个百分点;连锁经营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span>18.2%,同比提髗span>3个百分点。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年内又有德国麦德龙、台湾大润发、百安居筈span>4个大型超市项目完成签约。农村新型流通网络开始构建,通过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共建讽span>4个配送中心,完成亅span>346家合格农家店的建设和改造工作、span>

三?span>2006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2006年,我委紧紧围绕市人代会确定的全年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努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了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span>

⒈强化抓大促小,提高经济运行的组织程?span>

一是围绕全年目标加强目标管理、/span>编制了全年工业和商贸经济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分解落实到各辖市、区,并制订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全过程进行跟踪督查;建立健全定期工作例会制度和重点企业、新增长点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定期联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分析与预测预警制度,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及早对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提出对策措施,确保提速增效、/span>二是加大规模经济的培育力度、/span>制定了‛span>8880”工程实施方案,排出亅span>96家预计到2010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重点培育企业,帮助企业制订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对培育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大企业大集团经济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以上、/span>三是促进微小企业不断成长、/span>结合经济普查,认真做好微小企业进列统工作,扶持和培育产业层次较高的小型成长型企业尽快升级上规模,全年净增规模以上企丙span>636家、/span>四是加强生产要素组织与协调、/span>建立了电力、天然气数据汇总与分析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天然气需求侧和地方电厂的协调管理,做好综合交通协调工作,全面完成春节运输的有关组织协调工作,帮助相关重点企业搞好电煤运输、交通建设机械产品推介等协调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做好“三夏”农用柴油和冬季柴油等油品保供工作、span>

⒉提高投速投效,大力实施有效投入年活?span>

一是着力提高目标的责任性、/span>围绕全年工业有效投入任务,进一步细化落实分解目标,及时掌握时序进度,建立重大项目领导挂钩制度,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span>二是着力提高结构调整的前瞻性、/span>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修改完善“十一五”技改规划,注重量质并举,鼓励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引导企业努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提高利用外资的比重、提高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提高技术和设备的投资比重、提高自主创新投资的比重,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切实推进产业结构升级、/span>丈/span>是着力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span>加大协调力度,做好定向服务,高质量组织项目推进实施,促进重大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全年重点实施的50个工业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67亿元,有24个项目已竣工:span>50个制造业升级项目已开工建讽span>46个,完成投资25亿元,有16个项目已竣工:span>100个上亿元项目已开工建讽span>98个,完成投资110亿元,有46个项目已竣工、/span>四是着力挖掘新的项目源、/span>编制上报6个工商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列入省重点引资项目库,汇总收集全币span>150个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赃span>32亿美元)进行归类整理,通过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召开的常州经贸洽谈和项目推介活动等多种途径,为我市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合资、贸易与技术合作牵线搭桥、/span>亓/span>是着力提高服务的针对性、/span>及时传达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宏观引导,把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落到实处;引导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装备水平,共丹span>135家企业办理进口设备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调节税手续,按国家政策企业可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调节税?span>1.6亿元;引导企业使用国产设备,共办理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项目36个,总投赃span>5.5亿元,其中国产设备投赃span>3.6亿元+span>5年内可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14457万元、span>

⒊注重载体建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伏span>

一是积极探索技术创新的新思路和新对策、/span>组织力量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十一五”期间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意见,并对各级有关技术创新的支持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新一轮发展时期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建议、/span>二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span>在强化服务和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在培育和建设上下功夫,对已获得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指导完善运行机制、提高运行质量;配合做好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验收工作,江苏同大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华威世纪、太平洋电力、苏拉纺机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span>三是推进实施技术创新项目、/span>组织19个项目申报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项项目,6个项目申报省生物技术专项项目,4个项目申报省企业创新能力专项项目+span>11个项目申报省信息化示范及试点企业;加快推进一批省重点支持技术创新项目和100个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实施,鼓励引导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同时,加大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步伐。全年共开发新产品1520只、/span>四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span>积极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攻关,组织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一批科技项目,与常州企业对接并签约,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span>五是积极推进品牌建设、/span>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排出全年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培育计划,与相关部门和企业一起做好协调衔接工作、span>

⒋注重提升质量,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全力实施民营经济发展规划、/span>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两年完成的要求,以加快园区集聚、提高发展质量为重点,分解落实全年工作目标,从更高层次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span>二是加大上市融资工作力度、/span>建好培育上市企业项目库,拟定方案、全力帮扶,组织召开伦敦证交所上市推介会、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工作会议,加强与境内外中介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加大企业上市融资工作推进力度,除了3家企业成功上市外,年内还月span>4家企业与国内机构签约进入辅导期,月span>4家企业进入境外上市程序、/span>三是推进新农村建设、/span>在全面对茅山老区15个乡镇的工业基础状况、资源特点和优势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集中区规划建设方案,召开茅山老区工业集中区建设会议,组织市区企业与茅山老区乡镇进行对接,促进老区集中区建设快速启动。至年底,已月span>13家市区企业转移到老区投资创业,年内投资总额达到1.09亿元、/span>四是打造好企业服务平台、/span>搞好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湖塘纺织研究中心筈span>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搞好教育培训服务工作,完成信息化、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创业知识等培训活动,与市委组织部、工商联共同建立了“常州市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网”,继续组织好“企业创新与发展”系列报告会等培训活动,全年累计月span>1.1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培训学习;搞好融资担保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各类担保机构已发展到40家,注册资本累计突破10亿元,达?span>10.21亿元,全年共丹span>1864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辽span>23.81亿元、span>

⒌开展节能降耗,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span>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制定发布了《常州市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制造业实施意见》,组织编制了《常州市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全币span>230家年耗标准煤5000吨以上的企业作为重点跟踪对象,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重点耗能单位节能管理实施意见》;完成了“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常川span>6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审计报告、/span>二是健全工作网络、/span>会同统计局联合建立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季报制度,收集重点耗能企业各种能源消费状况和重点产品单耗情况,以此为切入点推动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工作、/span>三是开展专题活动、/span>通过构建循环经济网站、举办能源岗位人员及清洁生产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和宣传报道典型企业等活动,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培训活动,加大对循环经济理念、知识和技术的宣传力度,营造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span>四是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span>全年共争取和落实到省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200多万元、省清洁生产扶持资金70万元,推荏span>1个辖市?span>2个园区?span>5家企业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span>五是启动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span>根据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履行市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制定工作计划,搭建工作班子,着手对全市2000多家化工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span>

⒍加快资产重组,推进企业改革转制

一是有序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工作、/span>尅span>27户市属工商企业深化改革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形成方案,明确了具体推进时序、完成时间、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在相关部门和国资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企业改革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已有变压器、常化、黑牡丹筈span>14家企业基本完成;全年还重点推进了300家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组织发动、分期培训、自评自查,月span>198家企业按《常州市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细则》的要求达到了先进单位,月span>102家企业达到了基本合格的要求、/span>二是加快劣势企业退出步伐、/span>寸span>41户空壳企业做好依法有序退出市场工作,箱包拉链、纺织器材的破产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兰翔天利公司的政策性破产程序;园林建设总公司公司破产已终结,并继续做好中房总公司的破产工作、/span>三是组织企业改制“回头看”工作、/span>对已改制的市属工商企业的名称、地址、改制时间、经营状况、股权设置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为“回头看”工作做好前期准备、/span>四是稳妥做好企业稳定工作、/span>对市属关闭、破产、经济性裁员工业企业的托管人员情况进行调研,协助做好常意工模具厂实施经济性裁员工作和拜克自行车公司及长江客车集团公司的脱困工作,认真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和信访接待工作、span>

⒎加强监测监管,促进商贸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开拓农村市场、/span>推荐武进区、溧阳市被商务部列为‛/span>万村千乡市场工程“/span>试点地区,武进明都超市、信特超市、武农农资公司、溧阳扬子广场公司等4家企业被列为试点企业,利用试点企业的网络、品牌等优势,采取新建、扩建相结合的办法,在乡、村两级建设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农家店,构建农村新型流通网络、/span>二是健全信息监测网络、/span>继续做好商贸流通五大信息体系的数据统计和监测分析;积极推进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网上直报工作,选择36家超市?span>5家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12家重点流通企业作为样本单位,建立了城市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和重点流通企业三个监测系统;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完成〉span>2006年长三角零售市场白皮书》常州部分的编撰工作、/span>三是引进知名连锁企业、/span>编制商业领域利用外资规划,加大引进外资商业的工作力度,积极为外资商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外资企业办理有关报批手续,加快外资引进步伐。至年底,全市已开业的大型超市超过10家,在建项目共有7个、/span>四是推进现代物流业建设、/span>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优惠政策扶持+/span>凌家塘市场被列为省首批重点物流基地,交运集团筈span>4家物流企业被列为省首批重点物流企业;组织31个单位成为省现代物流协会的创建会员;完成常州现代物流网(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成为全省第一个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span>五是规范市场行为,改善商业经营环境、/span>积极开展整治商业零售企业的不规范促销行为和反商业贿赂工作;完成生猪屠宰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抵御了“蓝耳病”、“瘦肉精”等疫情的冲击,全面推行机械化屠宰;做好煤炭经营企业的年检、整改和准入资格初审等管理工作,全面推开酒类备案登记工作,完善成品油市场供应预警应急方案,做好油品保供和社会稳定工作、span>

⒏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机关服务效能

一是认真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活动、/span>根据市级机关作风建设暨“创优环境兴常州,改进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的要求,积极开展经贸委作风建设各项专项活动,组织全委机关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发放经贸委作风建设意见征询表,梳理拟订经贸委作风建设整改措施草案,制定并在全委倡导“服务企业六项自律守则”、/span>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span>制定并完善了《经贸委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经贸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意见》和《经贸委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和党风廉政建设联络员座谈会、/span>三是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span>拟订2006年度创建“好班子”、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创建学习型机关、创建文明机关等创建活动的年度工作计划,组织了以“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题的学习日活动和“学习贯彻党章、永葆先进本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等系列专题讲座;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的号召,与溧阳市社渚镇孔村村和东里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span>

虽然2006年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主要体现在9/span>一?/span>工业生产中部分要素供应仍有制约,原油价格上涨和铜材价格大幅波动,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天然气供应缺口难以保证新增用户和老用户的增量、/span>二是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仍然较大,尽管金融部门资金投放力度加大,但从投向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城建等行业,工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难度依然很大、/span>三是工业投资项目建设中,相当部分项目的实施进度受到土地、资金等资源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全市工业投入增量和项目实施进度、span>


2007年经贸工作意?span>

2007年,全市经贸工作机遇大于挑战,在科学发展观和又好又快发展方针的统领下,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仍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span>一?/span>从经济运行看+/span>冶金、电子、化工、机械等主要行业产值预期增长在22%-35%,年新增销售收?span>5000万元以上的新增长点项目预计达200个,但单个项目的增量规模将有所下降:/span>二是从工业有效投入看+/span>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到位,土地、资金等投入要素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从目前掌握的工业项目来看,好项目、大项目仍然偏少,将影响全年工业有效投入的增长,而且工业有效投入在有些地区可能还会出现波动;三是从结构调整看+/span>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还不快,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必须大力创新工业经济发展,扬长补短,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重点振兴装备制造业:/span>四是从规模经济看+/span>目前我市大企业、大集团偏少,且成长缓慢,必须通过产业整合、企业重组,在做强做大企业上下功夫;五是从民营经济发展看+/span>在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的基础上,下一步民营经济发展要研究新的思路、制定新一轮发展纲要,关键是要在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上求突破;六是从技术创新看+/span>要用好各项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七是从发展循环经济看+/span>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要强化节能降耗组织管理体系和目标考核工作,花大力气改变能源消耗增长过快的状况,加大化工行业整治力度,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八是仍/span>商贸经济运行看,在扩大消费品市场规模的同时,要注重优化商业资源配置,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span>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我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振兴装备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结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和我市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对2007年经贸工作提出以下基本思路9span>

围绕一条主纾/span>,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自主创新、加快有效投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span>大力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商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span>

坚持两个抓手,即:坚持一手抓调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做新做优产业;坚持一手抓培育,大力实施‛span>8880”工程,进一步做强做大企业、span>

实施三大计划+/span>即:制定和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五年计划,制定和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计划,实施商业网点规划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计划、span>

实现四大目标+/span>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镾span>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镾span>20%;工业有效投入增镾span>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陌span>5%、span>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坚持把走新型工业化和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全年经贸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以大项目促进大投入、大投入带动大调整,进一步做强企业、做优产业,?/span>年重点做好八方面工作9span>

一、突出结构调整,狠抓做新做优产业

1、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span>2007年是全市“重大项目推进年”,一是要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以有效投入为带动,调优经济结构,调高产业层次,构筑工业经济新优势。二是要集中精力,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资源消耗低、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要加强活动的组织程度,建立重大项目联系制度,加大项目督查力度,特别是要围绕重大项目推进,努力破解项目用地、审批、环评等方面的难题,化解结构调整中的困难和矛盾、/span>

2、加快工业有效投入、/span>一是努力挖掘项目源。排凹span>2007平span>500万元以上导向性项?span>1000个,总投赃span>900亿元,当年计划投赃span>430亿元;其中,上亿元项?span>176个,总投赃span>640亿元,当年计划投赃span>234亿元。二是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实施。排凹span>50个重点工业项目?span>50个制造业升级项目按月进行督查,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跟踪制度、全市工业投入统计分析制度,准确反映全市工业投入和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三是积极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充分发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企业把投资的重点放到节能降耗、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提高效益上来;积极向上争取各项政策,努力使更多的项目能够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计划、span>2007年,要紧紧围绕项目推进年目标,以千个项目为抓手,力争月span>90%以上的前期储备项目能够开工建设,以重大项目为切入点,力争有近50%的重大项目能够竣工投产,力争全年工业有效投入增长20%、span>

3、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span>按照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振兴输变电等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金属冶炼等传统产业的思路,重点发展已初具规模和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着力推进超大型变压器、特种电缆等项目的建设;依托戚机厂、今创集团等企业的技术优势,加快轻轨、高速铁路配套系统项目建设;依托常林、现代、常柴、东风等企业,重点发展多功能挖掘装载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加大新型数控机床开发力度,提高基础产业的建设能力,着力培育形戏span>10个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基地,全面提升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span>

4、加快淘汰落后步伐、/span>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江苏省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逐步减少高耗能、高污染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工业体系;重点实施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用一年时间集中整顿、淘汰各类违规化工生产企业,引导分散化工企业在两年内向化工集中区集中,通过有效控制和治理化工环境污染,促进化工企业产品优化升级、span>

二、突出创新发展,狠抓做强做大企业

1、大力实施企业做强做大‛span>8880”工程、/span>加大企业规模集聚,围绕“十一五”末年营业收入有望超迆span>10亿元皃span>96家培育企业,实施重点培育和滚动发展,及时调整充实重点培育企业,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强化跟踪服务,全面掌握发展动态,配合市领导做好挂钩联系工作,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力予span>2007年全市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辽span>50家以上,其中趄span>100亿元2家,利税超亿元企业达40家以上,96家重点培育企业产销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4%左右、span>

2、大力促进新增长点加快产出、/span>强化对新增长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对明确皃span>100项预计新增销售收?span>1亿元以上的新增长点落实专人跟踪监控,主动帮助协调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与金融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将新增长点情况提供给相关银行,推进银企合作共赢;积极发挥新增长点扶持资金的引导示范和促进作用,调整扶持方向和重点,确保扶持资金的使用效果,促进其增产增销增效;同时,要切实促进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全年力争净增规模企丙span>600家以上,确保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span>

3、大力培育“行业小巨人”、/span>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目标,引导企业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加大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集中度、延伸度、关联度,增强整体竞争能力,积极培育一批成长型、创新型企业,重点打造变压器、轨道交通设备、数控机床、电子元器件、生物化工、农业机械、牛仔布筈span>40个“做专、做精、做特、做优”具有较长产业链的特色产品集群、span>

三、突出科技创新,狠抓竞争能力提髗span>

1、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型平台、/span>继续抓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优逈span>28家创新能力较强、有自主创新基础的企业进行培育,力争到年底有3家达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要求,12家达到市级技术中心要求、span>

2、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span>继续推进100项技术创新项目建设,择优申报国家和省生物医药、引进消化再创新和振兴装备制造业等专项项目,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强与高校院校、科研院所的衔接,了解企业的产品需求和质量攻关需求,搞好企业与院校点对点对接,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span>

3、培育一批创新型骨干企业、/span>优逈span>50家拥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且行业带动性强、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较高、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进行培育,力争年底月span>30家企业达到创新型企业要求;继续培肱span>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以点带面,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工作、span>

4、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商标、/span>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与相关部门一起实行分类服务和多层次指导,根据企业在国内同行业中的排名及在全省或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形成梯队培育、滚动推进方案,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宣传和市场推广作用,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不断扩大品牌的国内外影响力,力争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只、中国名牌产?span>6只、span>

四、突出发展水平,狠抓民营经济新跃卆span>

1、加强对民营经济新一轮发展的规划指导、/span>重视和加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在实现民营经济三年跃升计划两年完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提升质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量质并举,结合“十一五”总体规划,拟定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一轮五年纲要和相应的对策措施,重点在促进产业升级、加快自主创新、实施资本多元化、增强发展后劲上下功?/span>,努力把我市民营经济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干/span>、span>

2、切实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span>以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构筑创业发展载体,重点寸span>15个市级乡镇工业集中区实施扶优扶强计划,结合乡镇调整合并进行适度整合,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和产品基础,搞好技术、资本嫁接,推进错位竞争和差别化发展,提升工业集中区整体功能,进一步做大市级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规模,争取年营业收入趄span>50亿元的园区达?span>10个,其中趄span>100亿元的达3个、span>

3、规划发展重点产业集群、/span>依托工业集中区做大特色产业经济,坚持以现有产业集群为基础,规划发展一批规模型产业集群和特色型产业集群。以春江化工、武进机电、湖塘纺织等规模较大的乡镇工业集中区为建设平台,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适度进行整合,培育跨地区的重点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以横林地板、邹区灯具、西夏墅刀具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培育主导产业,完善协作配套,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形成特色优势、span>

4、提高民营经济外向化程度、/span>切实加大以民引外、内引外联、资本运作、强强联合的力度,着力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组织参加国内外经贸考察洽谈、产品展销等活动,加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创造机会和条件推动我市生产企业与跨国零售集团对接,促进更多的企业进入跨国零售集团全球采购网络;有效组织规模企业,完善规范化的股份制改造,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严格的上市辅导,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争取年内有3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span>

五、突出循环经济,狠抓构建工业绿色制速span>

1、完善节能组织管理体系、/span>建议建立全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全市工业节能及重点企业节能管理网络体系,完善节能目标管理体系,将目标分解到各辖市区和重点企业;编制《常州市“十一五”清洁生产纲要》,提出《常州市加强节能管理工作意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的指导、span>

2、建立节能监督管理制度、/span>认真抓好耗能大户监控和节能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开展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状况分析;组织制定并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执法监督计划,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制度,出台“常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年耖span>6万吨标准煤以上的9家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span>

3、狠抓关键项目的实施。继续组织实於span>50项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项目,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重点在高耗能行业积极实施重大节能示范项目,水泥行业主要实施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钢铁行业主要实施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技术,热电行业主要实施气动泵替代电动机和高压电机节电调速装置等;继续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创建工作,重点抓好1-2家循环经济园区争取列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span>

4、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span>按照“江苏省清洁生产‘十一五’行动纲要”,研究制订清洁生产规划和推进措施,加强清洁生产审核专项培训和专家指导,建立常州市清洁生产审核专家库,培肱span>2-3家清洁生产审核中介机构,共同加速推进全市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全年组织实施完成80家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span>

六、突出新型业态,狠抓商贸流通业发展

1、强化规划指导作用、/span>根据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的精神,结合我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规划的要求,逐步建立我市大型商业设施建设监测系统,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建设,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优化商业资源配置,提升商贸经济现代化水平、span>

2、加强消费品市场跟踪监测、/span>完善市、县区两级市场运行监测网络,拓展监测领域,优化样本结构,加强市场分析,提高监测效能;与统计部门一起加强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的监测管理,提高限上企业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加强大型零售企业的监测分析,掌握消费品市场的运行动态和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推动消费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span>

3、加快市场体系建设、/span>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建立对“双百”市场工程项目的动态跟踪、定期评估和信息上报制度,发挥标准化市场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农村商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继续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信福工程”建设,争取1个辖市和2家企业列入商务部试点地区和试点企业;做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大力推进菜市场改造建设工作;推进社区商业发展,选择1个社区创建全国示范社区,5个社区创建省级示范社区;继续加大引进外资商业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家乐福等国际国内知名连锁企业,加快已签约项目建设进度,年内新开丙span>4家大型超市、span>

4、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span>成立全市现代物流协会,加强物流企业的交流合作和行业自律;正式运行常州现代物流网,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建设并做好网站运行指导工作;组织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行政管理网络的组建工作,开展物流企业分类分级评定筹备与试点工作;继续做好重点物流企业、物流基地和物流项目的指导服务工作,“十一五”期间,培育6家重点物流企业(集团)年物流业务营业收入趄span>1亿元?span>6家重点物流基地年物流服务额超1亿元?span>8家专业特色物流企业和8只物流知名品牌,发挥重点基地和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span>

七、突出协调服务,狠抓市场经济体系建设

1、推进企业发展服务平台建设、/span>积极实施‛span>183目标规划”,以常州市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核心,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等八大企业发展服务平台为主体的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政府联动、中介组织联合和企业战略联盟的“三联工程”;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壮大担保行业,积极鼓励、支持利用民间资本,组建商业性担保机构或企业会员制互保机构,加强对现有担保机构的整合,努力扩大实力、增强功能,并通过开展信用资质评级、培训学习、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等活动,提升担保机构素质,全年争取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再增加1亿元,担保总额突破30亿元、span>

2、推迚/span>行业协会健康发展、/span>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促进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培育和发展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新型行业协会,逐步建立覆盖重点行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行业协会体系,全年重点推进农机、工程机械、专用设备、纺织、医药等行业协会建设;依托大企业大集团,调整充实一批现有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管理和考核,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协会加快自身建设和发展;积极充实和完善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加强协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协会专职人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批品牌行业协会、/span>

3、强化提高企业内在素质、/span>有效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和重组工作,全力推进列入币span>27家国有集体改革目标企业的改革重组工作,重点推进重大项目的资产重组,积极稳妥实於span>41家空壳企业的处置工作,同时推迚span>100家重点民营企业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在实施‛span>151”培训工程的基础上,加强指导服务,创办常州企业大讲堂,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手段、拓展培训市场,加快培养一支现代化、国际化、职业化的优秀企业家和高级管理人员队伍、span>

4、加强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规范、/span>认真履行市整规办的职责,紧紧抓住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各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大生猪屠宰、典当拍卖、加油站、煤炭经营、酒类流通等行业监管工作力度,规范直销活动行为,整治商业零售企业的不规范促销行为和商业欺诈行为;同时,要加大治本力度,加快制度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span>

八、突出行政效能,狠抓机关内部队伍建设

1、加强服务能力建设、/span>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服务企业不动摇,切实履行职能,继续实行委领导和处室目标负责制和挂钩联系制,做好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加强重要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努力提高机关服务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span>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span>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搞好学习型机关、好班子、文明机关等创建工作,开展“一纪三观”系列党课教育;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和谐机关”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机关队伍素质、span>

3、加强行政效能建设、/span>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市创优发展环境“五项规定”,切实履行委“十项承诺”,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发挥行风监督员、纪检监察联络员两支队伍的作用,做好效能监察工作;抓好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span>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2041102000483叶/a>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5003616叶/a>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