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司法局2006年工作意?/span>
2006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紧紧抓住机遇、立足科学发展、着力创新创优、完善机制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落实发展举措,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依法行政、强化管理,进一步改进作风、优化服务,进一步建好队伍、提升形象,全面履行司法行政职能,为建设法治常州、平安常州、服务“两个率先”作出新的贡献、/span> 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清形势,明确目标,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理忴/span>
(一)必须牢固增强服务大局的意识、/span>改革发展稳定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司法行政工作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的首要任务。司法行政事业既是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制保障。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等司法行政各项职能,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和法律支持。要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明确自身职责定位,加大为中心工作的服务力度,坚持做好“四个服务”,即: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民主法制建设服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使各项工作进一步融入发展的大局,发挥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应有作用、/span>
(二)必须牢固增强以人为本的意识、/span>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为民,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要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为社会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大力加强大调解和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体现人文关怀、人权平等的社会风尚,持之以恒地加强法治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全民法律素质,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span>
(三)必须牢固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span>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任务繁重,需要改革创新加以突破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大调解机制、人民调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社区矫正、安置帮教需要有力抓手加以推进,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实质性举措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司法鉴定体制改革、公证体制改革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无论是历史形成的老问题,还是现阶段工作拓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无论是司法行政工作自身的问题,还是国家司法体制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都应该通过改革创新实现重点突破和工作全面发展、/span> (四)必须牢固增强争先创优的意识、/span>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必须争先抢位,勇立潮头。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十一五”规划所面临的要求和肩负的责任,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司法行政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司法行政工作必须准确定位,瞄准目标,选好切入点,把握结合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凝心聚力谋发展,依法管理促发展,全心全意优服务,脚踏实地搞改革,坚定不移建队伍,争创一流班子,争创一流业绩,建设一流队伍,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事业新发展、/span> 二、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进一步抓好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落 (一)坚持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法治常州建设工作、/span>2006年是《法治常州建设总体规划》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也是“五五”普法启动实施之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要对照总体规划,理清工作思路,把握时间进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法治建设的远期规划、中期计划和年度目标,总结“四五”普法、“二五”依法治市工作的经验做法,找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五五”普法规划》、?006-2010年法治常州建设五年实施意见》和?006年法治常州建设工作要点》,指导全市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层层制定“五五”普法规划、五年实施意见和2006年工作要点,科学规划并落实法治建设内容,充分彰显地方特色。同时,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和普法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召开“五五”普法动员大会,注重在推进和谐社会构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维护司法公正、深化平安创建和探索信用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落实制度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勇于创新实践,切实把法治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落到实处、/span> (二)坚持整合资源,切实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实际效果、/span>按照《常州市实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办法》要求,健全完善法制宣传“四项机制”,即: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指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法制宣传领导机制,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保障机制,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教育机制和任务明确、考核落实的责任机制,进一步健全“大普法”工作格局。有效整合法制宣传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优势,办好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法制专题节目和栏目,提高质量,打造精品。发挥影视、文艺、展览、橱窗等多种大众化法制宣传教育渗透作用,鼓励文化团体、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创作法制题材的艺术作品,增强法制宣传教育感染力和影响力。继续抓好以领导干部为主的五个重点群体的学法用法,采取措施,制定规范,取得实效,进一步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关注妇女、下岗职工、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的培养,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和“送法下乡”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市公民的法律素质、/span> (三)坚持普治并举,扎实推进依法治理三大工程、/span>在创新思维和机制上下功夫,继续推行“两制、三公开”,推进法官职业化试点,加强审判管理改革,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创新司法救济途径和便民措施,促进司法公正。积极推进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核心的行业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引导行业依法治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继续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和社区自治制度,将农村和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文化等各项活动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年内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span lang="EN-US">60%以上,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城市,力争我市各辖市、区进入全省首批“法治合格县(区)”、/span> 三、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常州的大局,巩固成果,维护稳定,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建设 (一)着力加强司法所建设,全面活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span>认真贯彻全省司法所建设现场会和汇报会精神,按照市局与市编办、人事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司法所编制充实司法所人员的通知》要求,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尽快解决司法所编制单列、人员落实、经费保障的问题,不断改善司法所办公条件和装备建设。积极探索司法所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继续抓好司法所人员培训工作,加强司法所业务建设,整合工作职能,建立起综合配套、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构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进规范化司法所创建工作,在全市司法所全部达到市级规范化司法所的基础上,积极争创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努力达到组织健全、业务规范、人员充实、队伍稳定、设备完善的工作目标,全面提升司法所建设和工作水平,进一步凸现司法所作用地位、/span> (二)着力完善大调解机制,努力强化整体合力、/span>按照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巩固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意见》要求,继续推进两级调处中心建设,配齐配强人员,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工作条件,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区域性、行业性各级各类调解组织,进一步扩大调解工作的覆盖面。建立完善调处中心预测预警、排查调处、情况报送、调度指派、分流督办、结果反馈等程序规定,健全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机制,推进大调解、人民调解与诉讼调解衔接的新机制。加强调解人员业务培训,创新调解工作办法,提升调解工作效果。制定全市大调解工作考评标准,强化协调机制,整合调解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局面、/span> (三)着力规范运作,稳妥实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span>在全面接收社区矫正对象的基础上,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严格规范地开展好以监督管理、教育矫正为主要内容的矫正工作。在监督管理中,重点把握登记、汇报、监督、走访、迁居、请销假、会客、解教等各个环节,做到每个环节按规定程序进行,台帐资料有据可查。在教育矫正中,利用入矫教育、集中教育、个别谈话、公益劳动、解教教育等各种教育机会,对矫正对象进行个案矫正,并积极探索心理矫正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提高矫正工作质量。在生活帮扶中,把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矫正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积极为生活困难或有就业需求的对象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积极研究探索分类管理、加强管控、规范执法、科学施教的措施和办法,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培训,提高矫正工作效果,创出常州地方特色、/span> (四)着力探索研究,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span>组织召开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八委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刑满释放、解教劳教人员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缓冲机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过渡性安置实体,为刑释解教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完善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登记制度、情况排查分析制度和与法院、公安部门定期情况通报制度,加强与各监所、公安户政等部门沟通,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情况。健全完善安置帮教组织网络,巩固完善“三帮一”等措施,开展各种帮教活动,着力提高帮教效果,确保帮教率和安置率达?span lang="EN-US">95%?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以下、/span> (五)着力开拓务实,扎实开展法律援助工作、/span>以宣传贯彻《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为契机,协调建立法律援助资金保障机制,逐步扩大法律援助受援面。巩固提高民事法律援助事项先行调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诉讼成本。进一步规范法律援助申请的受理和审查、指派和办理程序,加强案件质量监管,建立回访制度,提高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志愿者作用,加强与各法律援助站的协调配合,整合法律援助社会资源。继续加快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建设进程,尽快形成南、中、北三个规范化法律援助中心的格局、/span> 四、紧紧围绕服务“两个率先”的目标,依法行政,强化服务,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法律服务业 (一)进一步加强行业规划,优化执业环境、/span>加强法律服务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研究,依照“适应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全市法律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律师、公证等专项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制定法律服务业发展重点。本着有序发展、公平竞争和便民服务的原则,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法律服务资源,积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强强联合,弱势整合,实施品牌战略,纯化法律服务市场,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加强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在人才培养、税收调节、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支持法律服务业发展,完善律师在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依法执业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改善我市法律服务业执业环境、/span> (二)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span>按照“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的要求,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心挑选律师、公证员等资深法律人士,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团,对政府重大决策进行预先法律论证,对出台规范性文件提出法律方面修改建议,对政府各类重大事项的涉法环节,严把法律关。进一步加大对全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要活动的法律服务参与力度,引导法律服务队伍主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洽谈等经济事项,推动法律服务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向市场经济各个环节渗透和发展。完善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制度,指派骨干律师参与政府、人大等信访接待,积极参与重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调处,运用法律手段钝化矛盾,防止发生恶性事故。同时,要面向基层,面向社区,面向群众提供便捷的公益性法律服务,把法律服务与社区法制建设有机结合,定期组织社区法律咨询,参与社区调解工作,树立法律服务工作者良好形象、/span> (三)进一步规范管理监督,强化行业自律、/span>完善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两结合”管理体制,转变行政管理方式,使行政管理服务化,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强化行业协会自律性管理,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和维权职能。积极探索规范法律服务管理措施和办法,整合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加快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和完善法律服务公示制度,探索和建立法律服务信用档案、信用星级评定等制度,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加大投诉查处力度,培育法律服务信用市场。加强法律服务执业监督,强化制度执行力度,开展执业行为检查,促进规范执业行为。积极开展各种文明创建和创优评先活动,打造法律服务信用品牌,提高法律服务社会公信力、/span> (四)进一步深化法律服务改革,增强发展动力、/span>按照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法律服务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法律服务资源,壮大法律服务队伍,以适应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要求。积极贯彻实施《公证法》,深入调查研究,按照有利于公证事业发展、有利于公证队伍稳定和有利于提高公证公信力的要求,合理布局全市公证机构,稳妥推进公证机构改革工作。同时,进一步强化公证工作监督指导,完善配套制度、工作规范和运作机制,建立健全与公证机构新体制相适应的新制度、新机制。大力宣传《全国人大关于司法鉴定管理的决定》和司法部规章,积极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协调衔接,争取年内新讽span lang="EN-US">1-2个司法鉴定机构,加快全市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继续强化国家司法考试组织落实工作,实现“四最”、“四严”要求,为全市输送更多更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span> 五、紧紧围绕人民满意的根本,注重学习,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队伍建 (一)以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span>继续深入开展“好班子”、学习型机关、文明机关、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增强机关干部立足岗位、加强学习、更新知识、迎接挑战的自主创新意识,完善行政效能监察和政务公开工作,着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提高全体干警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着力提高机关的整体服务水平,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满意,让社会各界满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培养有思路、敢创新、能办事、善写作的机关干部队伍和懂法律、懂经济、懂外语的复合型法律服务人才。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增强党员宗旨意识,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党员在履行职责中的模范带头作用、/span> (二)以作风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形象、/span>继续深入开展以“双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巩固活动成果,落实各项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明确行为规范,有效解决队伍中存在的精神不振奋、态度不热情、办事不积极的现象。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一岗双责,开展典型教育,倡导廉政文化,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全系统不发生或少发生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把工作中的难点作为抓落实的重点,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到基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好基础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务求突破,推动全局、/span> (三)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建立优质高效运行机制、/span>强化领导责任制,完善目标工作制,实行层级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机关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格执行机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规范日常工作运作秩序,努力推进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以加强建章立制为切入点,全面实行行政管理公示制、法律服务机构公示承诺制,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机关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对各辖市、区司法局领导班子和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制度,加大对辖市、区局领导任免工作和进出人员的协管、审核力度。加强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办公自动化、数字化建设,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作。进一步强化各项业务基础建设,加强统计工作,健全工作档案,完善基础台帐,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span>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