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觇/a>外文 繁體中文
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VSƵط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VSԤ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9/div>
浏览次数9strong>
信息名称9/span>常州市科学技术局2013年工作计刑/td>
?ensp;?ensp;号:014109496/2013-00014
主题分类9/span>科技??体裁分类9/span>其他??组配分类9/span>教育、科技??法定主动公开分类9/span>
公开方式9/span>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9/span> 发布机构9/span>市科技局
产生日期9/span>2013-02-05 发布日期9/span>2013-02-22 废止日期9span style="color: #333;font-weight: normal;">有效
内容概述9/span>2013年市科技局工作计划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2013年工作计刑/td>

2013年市科学技术局工作计划

2013年,市科技局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抓住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特别是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机遇,围绕“现代化建设推进年”活动的要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开放集聚创新资源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富有常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把常州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新的贡献、br /> (一)主要目栆br /> 结合省“八项工程”、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等指标要求,主要目标是9br /> 1.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br /> 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40%
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00家;
4.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两站三中心?0家,其中省级以上35家;
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件;
6.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120人、br /> (二)工作措於br /> 1.突出总体布局,加强科技工作组织创新。加强“空间、产业、功能”三位一体创新布局,集中力量打造较强竞争实力的创新集群,形成以创新园区为主战场、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发展一体化格局。一是进一步加强空间布局。重点推进“一城两区三园多基地”建设,着力破解优质资源低效使用、稀缺资源分割使用的难题,强化聚焦突破的工作导向,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二是进一步加强产业布局。按照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突出智能装备制造、先进碳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围绕高端化的目标,打造成省内翘楚、国内知名的常州产业创新名片。结合常州产业优势,设立智能装备、先进碳材料、文化与科技融合、智慧城市等4类科技计划专项,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逐步形成常州优势产业创新集群。同时,促进研发设计、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高技术服务业特色化发展,构建相互融合提升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功能布局。引导各创新园区建立孵化器、加速器并提升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院,建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建设一批企业研发机构,集聚一批高层次创业人才,合力推进创新企业培育和新兴产业发展。结合创新园区建设,重点建设科技信息、大型仪器、专利数据库、产品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各类科技中介,特别是投融资科技中介机构进驻创新园区,为创新项目提供对接服务、br /> 2.突出重大项目,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引导创新资源配置、科技合作和研究开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一是争取上级科技项目支持。结合国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强对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者的指导服务,挖掘重大科技项目源,引导企业承担高水平科技项目。力争全年争取国家、省级资金项目超260项,支持经费?亿元。二是抓好一批重大项目实施。推进项目管理创新,探索项目经理制,发挥专业领军人才的作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重大产学研合作、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培育等项目。全面梳理?63”、重大成果转化、产学研重大平台等国家、省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对明年重点推进?2个大项目,改进管理服务方式方法,探索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协调领导小组,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和协调,通过季度例会等方式,及时动态掌握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生产要素、创新要素等制约因素,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地、环保、税务等问题。在抓好重大项目见效益的同时,促进一批中小项目上水平。三是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与服务。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科技项目转化效益的最大化。对科技计划立项实施情况,主动向人大、政协、纪检、监察等部门汇报,全过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科技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参与重大科技项目调研,了解和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实施、br /> 3.突出重点工作,确保各项指标争先进位。一是育强创新主体。建立与辖市区、中介机构协同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集中集成科技资源,实施“十百千”工程,即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00家、民营科技型企?000家。依托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平台,推进创业导师服务联盟计划,力争全年新注册680家科技企业,推进“招科引新”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一起,力促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企业研发机构,提高选择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能力,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提升现有研发机构水平,在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布局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高水平研发机构,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二是建好创新园区。按照“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创新高地”的目标,围绕园区资源整合和要素(土地、人才、资金)需求,推进“一城两区三园多基地”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重大创新项目、重大招商项目。常州、武进两个国家高新区要重点围绕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需求,以省地联合招标形式,实施一批产业联合招标项目,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形成一区一战略性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园区功能建设,普遍建立“一平台三中心”,即公共研发服务平台、产学研服务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0亿元,发明专利申请超1350件,新开工建设项?5项,总投?10亿元(当年投?0亿元)。推进生物医药等49家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力争全年新增面?20万平方米,累计达?00万平方米。三是加强科技金融创新。推进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建设。设立“市天使投资引导资金”,鼓励和引导天使投资支持种子期或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50%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设立“种子基金”。以创业板、中小板为重点,加快48家后备库科技企业上市步伐。积极发挥科技支行作用,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放贷力度。探索开展专利保险试点及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推动建立科技保险示范机构。四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高校院所和重点园区的服务,以“创”为核心,加大专利政策扶持,鼓励创新更多的专利;以“防”为手段,通过加强专利事务所等专利代理机构建设,完善专利转移和运营机制,实现专利创造量质并举、专利创造与运用并重,减少专利失效;以“引”为补充,通过强化专利信息服务中心、“佰腾”等专利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引入优质专利技术在企业快速转化;以“分”为技巧,通过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培养,提高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在专利侵权诉讼中能有效地避免他人规避法律;以“快”为先机,通过有效提高专利质量,提高申请授权成功率,尽快抢占市场,加大收益力度。力争全市专利申请超26000件,其中发明专利7000件;专利授权1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00 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件。五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全面落实全市?+1+6”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会同经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协调解决企业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困难,推进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争取全年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达20亿元。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创业典型宣传,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br /> 4.突出重要活动,彰显常州科技工作特色。一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方式和展示洽谈形式,引导更多主体参与,举办好第八届?.18”洽谈会。以创新园区为重点,围绕先进碳材料、智能装备等专题,有针对性地举办一系列重大成果发布和对接会,争取达成一批重大产学研项目合作并实现产业化。加快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建设,着力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以前瞻性技术研发为特征的协同创新。二是深化科技国际化。开展机器人及智慧产业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中英科技桥等活动,组织企业参与海外技术成果转化招标项目,与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开展跨国技术合作与转移。深化与以色列的合作,推进中以科技园建设。三是深化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按照各类科技计划和专项资金、科技创新载体、科技专项行动“四位一体”紧密结合的要求,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优秀科技企业家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目标,加强政策配套和集成支持。通过加强培训、创新文化建设、参加展会等形式,推进创新型科技企业家队伍建设。宣传企业创新创业成功案例,总结推广创新创业成功模式。全年培训科技型企业家150人、br /> 5.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学习调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谋划苏南(常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新思路。二是深化创先争优。结合科技创新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及时分析进度,查找差距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主要指标在全省争先进位。三是提高服务效能。针对当前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推进科技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进一步加强产业和企业需求侧服务,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满意度。四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打造一支工作扎实、作风过硬的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2041102000483叶/a>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5003616叶/a>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