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眈,济阳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在东晋咸安二年(372)左右任晋陵太守、br /> 卞眈是东晋前尚书令卞壶的第四个儿子。苏峻叛军进攻建康时,卞壶督官军抵御,兵败身死,他的大儿子卞眕、二儿子卞盱也同时遇难。因此,用现在的话来说,卞眈是烈士的后代。他曾在朝廷任尚书郎,咸安二年时任晋陵太守,参与平定了原徐兖二州刺史庾希等人发起的变乱、br /> 庾希等人的变乱,是由当时的权臣桓温激起的。桓温是前宣城内史桓彝的大儿子,桓彝在苏峻叛军进攻时据守泾县,城陷后遇害,所以桓温头上也有烈士后代的光环。桓温少年时便有豪迈气概,长大后“姿貌甚伟”,“眼如紫石棱,须如反猬毛”,大概是个帅哥,所以被选为皇帝的女婿。桓温才略过人,推荐他的大臣很多,说他“英略过人,有文武识度”,“高爽迈出”,是孙权、司马懿之流人物等。他先后任琅琊内史,都督徐青兖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都督司雍等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等,封为临贺郡公、南郡公,后当大司马,录尚书事,扬州牧,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等,离当皇帝仅一步之遥。说来也怪,当时东晋其他将帅率兵北伐,无不大败亏输,粮械尽丧,唯有桓温指挥军队取得显赫战功:他灭掉成汉割据势力,使东晋恢复了对四川地区的统治;打败前秦军队,进攻到长安附近,后因粮秣不继而退兵;打败羌人首领姚襄的军队,恢复洛阳。正因为如此,桓温的威望不断上升,官职一升再升,晋廷内外大权“一归于温矣”。桓温自负才能,“阴蓄不臣之志”。他早就干预朝政,他所管辖的士兵和资源都不归朝廷掌控。他的名言是“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遗臭万岁邪?”“作此寂寂(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将为文、景(指篡夺曹魏政权的司马师、司马昭)所笑。”他发起北伐是希望先建功勋,然后受九锡进而篡位。但他后来北伐前燕时吃了个大败仗,威名顿减,他便想做件大事来“镇压四海”。他派人散布流言,说当时的皇帝司马奕患有阳痿,几个儿子都是别人所生,如果建储立王将“倾移皇基”,弄得大家不知真假。然后他又进京煽动皇太后,废司马奕为海西公,囚禁到吴郡(现苏州),另立司马昱为帝,史称简文帝。以前王敦、苏峻反叛时,尚不敢废黜皇帝,桓温是东晋废帝立帝的第一人,他的强横可想而知。简文帝登基后也是个傀儡,只能泣下沾襟地叹读庾阐的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实权都归桓温掌握。连大臣谢安见桓温也要遥拜,称他与己是君臣关系,足见桓温的权势超越皇帝,成了实际的君主。桓温原想一步一步、瓜熟蒂落地取得皇位,但他与王敦一样,没有当皇帝之命。后来他生病死了,篡位的美梦没有成真、br /> 桓温废黜司马奕后,厌恶朝中殷氏和庾氏宗族强盛,又忌惮武陵王司马晞有军事才干,便诬陷他们谋反,贬的贬,杀的杀,清除一空。庾希闻讯早,便与其弟会稽参军庾邈及其子庾攸之逃到海陵(今泰州)的山泽中。前青州刺史武沈,是庾希的姨表兄弟,暗中接济庾希等一年多。后来桓温得知此事,便派兵前去逮捕庾希。庾希无路可逃,便铤而走险,孤注一掷,与武沈之子武遵在海边(当时海陵地处海边)聚集一些人,劫掠了渔船,乘夜突袭进了京口城。城中的官吏士卒都四散逃亡。当时晋陵太守卞眈正在京口,闻讯逾城逃到了曲阿。庾希释放了城内数百名囚徒,发给他们兵器。武遵在城外聚集众人,宣布说逆贼桓温废帝杀王,罪恶滔天,现奉海西公密旨,起兵诛灭桓温。建康城中听到这个消息,震恐扰攘,人心动荡。朝廷便宣布城内外戒严,派兵防守六门、br /> 卞眈从京口逃出来,知道乱众的人数不多,便在曲阿集结所管辖诸县的士兵二千人,并同其他方面来的援军汇合,合力攻打京口。庾希等人出城迎战,但他的属下都是临时聚集起来的乌合之众,被卞眈等人一击即败。庾希便逃回城内闭门固守。不久,桓温派出正规军前来攻城,京口城很快便被攻陷,庾希等人被俘后解送建康被杀。卞眈后来的情况不详、br /> 当时追随桓温的官员不少,后来担任永世(溧阳)令的伏滔便是其中一个。伏滔,字玄度,平昌安丘(今属山东潍坊)人,少好学,很知名。长大后地方上荐举他当官,他都推辞不就。桓温担任大司马时,听说他的名气,便召他担任自己的参军,伏滔闻召便来。桓温对他“深加礼接”,宴请、集会时,总是叫伏滔一起参加。伏滔后随桓温讨伐反叛的将军袁真,平定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因功被封为闻喜县侯,任永世令,转为华容令。后来他任著作郎,专掌国史兼本州大中正。有一次孝武帝司马曜会聚群臣时,问到了伏滔。伏滔回家后,一下车就把儿子叫来说:“上百人的大聚会,天子首先问伏滔是不是在座,这可不容易做到。你父亲到了这样,怎么?”看样子兴奋、得意极了。他后来升为游击将军,死于任上。他著有《正淮》上下二篇及文集十一?《唐书经集志》作五卷。此依《隋志?,今不存、/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