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常州史志部门成?0周年、/font> 常州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和传统的热土,是“方志之乡”美誉远扬的名城,这既为史志工作奠定了宝贵资源和人文基础,也对新时期史志工作提出了高、严、强的要求。压力无形,咄咄逼人、/font> 30年来,按照中央和国家、省史志工作领导机构的要求和部署,常州史志机构由临时到常设,史志队伍由借调到正式,史志事业由草创到系统,一步步发展了起来。常州史志人在开荒和播种中付出,在梦想和光荣后收获、/font>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对普通人而言,却是悠长厚重的履历。一万多个日夜悄然流逝,沉淀下来的是那些温暖的回忆和感怀、/font> 时光是一本光影斑驳的影集。翻开来,那些场景,那些痕迹,定格在脑海中的胶片上、/font> 这是一组黑白照片: 一群人陆续走进史志办。他们不能说来自五湖四海,至少是四面八方。工厂的老领导,机关的笔杆子,经验丰富的长者,血气方刚的青年,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个屋檐下、/font> 艰辛莫过创业,万事难在开头。缺少办公场地和设施,就因陋就简、以苦为乐,或者自己动手、变废为宝。走进办公室,最惹眼、别致的是那一排排铁框绿漆、木板铺底的书架。那是史志人到工厂找熟人用边角料定制的“传家宝”,经济实惠,坚固耐用、/font> 不仅要克服物质上的困难,更要突破非物质的障碍。怎样开展史志征集、编纂、研究和宣传?怎样创造条件、抢抓机遇?怎样开门办史、众手成志?怎样建章立制、带强建好队伍?怎样选题设项、开创局面?怎样总结提高、发扬经验?问题层出不穷,不断逼人而来,要史志人拿出勇气和智慧、/font> 这是一组彩色照片: 在艰苦、辛苦、清苦(三苦)的工作中,最温暖的是人情。史志行业是个大家庭,史志人互相尊重和帮助。刚工作时,我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老领导和蔼可亲,原市领导颜老,上门总是好茶相待,临别送到院门口,看到抽烟的驾驶员,还要递上一支烟。老革命亲如长辈,每到年节总能收到新春贺卡,是解放前常州城区地下党组织负责人秦和鸣问候“小老乡”来了,署名赫然携夫人廖青。分管过我的史志办、处室和党组织领导,没分管过我的其他处长,还有同志们,都从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给予了爱护和关心、/font> 以有为求有位,以有位促有为,史志人自我加压,自我鞭策,努力提升工作质量,扩大影响。从编史修志到服务大局和中心,服务群众和社会,史志为现实服务的内涵和方法不断拓展和创新;从十数人到数十人,处室和下属单位增加,史志人的队伍越走越长;从早科坊到局前街市政府大院,到龙城大道行政中心,办公条件逐步改善、/font> “甘于三苦,乐在奉献,敬业爱岗,争先创优”,史志人提出了十六字职业形象。经多年打造,细化为“存史、资政、育人”的机关宗旨;“信念笃坚、与时俱进,勤奋学习、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力戒浮躁,团结廉洁、甘于奉献,爱岗精业、秉笔信史”的组织精神;“为党写史、为国修志、为民编鉴”的服务理念;还有“记载常州发展历史、弘扬地方璀璨文化、丰富市民精神内涵”的品牌目标,彰显着史志人的理念和追求、/font> 时光是一条涓涓不息的河流。任何事业,都得靠一代、几代、几十代人水滴石穿、薪尽火传,经年累月的积累和磨砺,方能厚积薄发,有所成就,得以实现飞跃,创造辉煌、/font> “世上有这么一群人,从入门那天起,就与文字书籍相伴,一干就是十数年、数十年。有的来时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离开时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有的从加入那天起就写书,直到离开时仍没见到志书出版。甚至还有的,笔耕不辍,呕心沥血,倒在了岗位上。”这是今年纪念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周年和中国地方志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朱佳木的一段讲话,朴实中现真性,平白里蕴深情,是史志工作情状的白描,更是史志队伍风貌的特写、/font> 前行者为常州史志开了篇,后继者还得把文章长长密密地续写下去,一篇靓过一篇,一篇高过一篇、/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