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年财政工作计刑/td> | |||||||||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市财政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部署、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常州精神,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新定位,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前瞻性、灵活性,提升有效度、饱和度,以高品质财政建设和更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发展成果,强力推进“五大明星城”建设,努力成为全省现代化建设走在前列的一面旗帜,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00周年 (一?021年重要领域、重点支出和重大项目市级投入安排 1.强化科创支撑“筑硬核 坚持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以超常规力度强化科教创新战略支撑,全力构筑常州高质量发展“硬核”。按照“十四五”期间投?00亿元科创资金,按1:4撬动160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创业的目标,通过市区联动筹集首期80亿元。着力从“后补贴”转向“前激励”,顺应新形势新理念新业态,推动财政政策协同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发挥“饱和式攻击”效力。支持高端平台打造、重点企业培育、双创载体建设、顶尖人才引育和创新生态营造等方面,更好发挥科教城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产学研融通共建,重点布局基础学科研究中心,高等级研发机构、实验室建设,着力突破公关“卡脖子”技术,发展好创新型、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和流量型“五型”经济,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2.优化要素统筹“强产业 围绕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目标,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支持加快发展,推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整体跃升,重点打造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工业和能源互联网、碳复合材料、空天信息等高成长性产业链,着力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启动实施数字产业倍增计划,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落实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工作。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多元投融资生态,有效扩大对外开放、资源引流、要素汇集,滚动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计划”,加快打造“龙城金谷”,做大做强基金产业,发挥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 3.着眼能级提升“造枢纽 着力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支持轨道交通建设,保障公交平稳运行,促进机场客货吞吐量稳步增长。着力优化运输结构,抓好物流布局完善,支持城乡交通规划建设 4.推动城乡融合“优品质 大力实施老城厢复兴,突出发展城市经济,积极做好城市建设管养事权下放工作,统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强道路、绿化、河道等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农业保险补贴、农业生态补偿等惠农政策 5.落实生态保护“建绿城 聚焦建设高颜值美丽江苏常州样板,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定不移推进长江大保护,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行业清洁生产。整合政银企资源,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多元化生态环保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支持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6.补齐民生短板“促公平 市级民生领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支出的比重?0%,围绕“八个更”聚焦构建“人的一生”保障网。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足额安排各学段各类生均公用经费及学生资助经费,增加学位资源供给,注重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全面深化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行卫生惠民工程,加大公共卫生扶持力度,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困难人员生活救助力度,保障城乡低保及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发放,推进全国社区居家养老改革试点。完善社保基金管理,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市级统筹,积极落实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行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推进创业就业富民行动。加快推进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注重创优特色品牌,宣传推介城市形象、城市标识,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支持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常州样板” 7.守护市域发展“安全网 推进法治常州、平安常州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织密织牢公共安全防护网,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防汛防台、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 (二)做?021年工作的重点保障措施 1.坚持“促”字当头,全力做好发展文 围绕“十四五”时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00亿元目标,完善收入组织协同工作机制,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缴管理, 推进财源建设,夯实财源基础,确保收入实现稳健增长。积极研究上级政策,深入谋划项目储备,全力争取要素支撑和资金支持?021年向上争取转移支付力争同比增?8%。进一步完善资金配置利用和管理机制,用好政府专项债券,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保障实施重大发展战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紧扣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新定位,以超常规力度举措支持抓创新、抓项目、抓环境,强力推进“五大明星城”建设,为民生保障托底,为市场主体纾困,为基层持续减负,为经济发展赋能 2.坚持“保”字尽责,全力做好重点文 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打好政府增信、杠杆撬动、稳岗援企、专项奖补等积极财政政策“组合拳”,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稳企惠民纾困。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落实民生兜底保障政府主导责任。在已下放部分市级建设管理权限,调整土地出让收入和非税收入分配政策基础上,以新一轮体制调整、推进财政事权下放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对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合理统筹、放活基层、共促发展。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加强基层财政运行风险监测,坚决防范基层“三保”风险 3.坚持“紧”字发力,全力做好平衡文 基于依然严峻的收支形势,提出紧平衡下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具体措施。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分配机制,腾出财力办大事。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从严控制预算调整追加事项,加大存量资金消化力度,确保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保?5%以上。继续强化成本控制理念,推动各部门把政府“过紧日子”纳入日常、形成常态,大力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会议、培训经费,从严把控资产购置、公务用车配置更新。完善政府债务全过程管理模式,优化债务缓释政策,合理控制总量、平衡风险。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规章,落实财政预决算制度,扎实做好预决算公开,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财会监督职能,融合预算绩效管理,持续优化新形势下“财经生态” 4.坚持“全”字统筹,全力做好绩效文 围绕市级及溧阳市?021年底、全市到2022年底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标,扎实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推进工作。推进政府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建立财政运行综合绩效管理机制。完善财政支出政策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出台绩效运行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强化部门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双监控”职责,推进绩效管理信息与预决算同步向社会公开。做?020年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指导各部门单位全面开展自评,继续加强重点项目财政评价工作。以点带面探索新类型新领域绩效评价方式方法,系统构建各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研究制订预算绩效管理各环节业务模板,推进建设政策库、指标库、标准值库、案例库及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等 5.坚持“优”字引领,全力做好改革文 进一步优化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以提高政府专项资金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水平为落脚点,强化目标导向,根据项目不同属性和要求对政府专项资金逐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注重绩效运用,推进事前绩效评估,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等综合评审,健全政府专项资金预算评审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 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坚持以创新理念引领政采发展,以厉行节约提升政采绩效。着力打造以“办公用品、物业服务集中带量采购,食堂食材、后勤服务集中统一采购,医用耗材、建筑材料联合采购”三大模式为核心的大宗货物集中采购“常州样板”。完善政府采购交易机制,强化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推动实施采购绩效管理,加快构建以优质优价采购结果和用户反馈为导向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 进一步优化财政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质量,充分发挥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立足政府投资评审管理办法优化完善,借力大数据推动“智慧评审”建设,继续探索构建公共服务领域支出预算标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