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常州市财政局2022年工作计刑/td> | |||||||||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但受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等因素影响,财政运行总体紧平衡形势未变,加之本土疫情波及范围进一步扩大,做好今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市财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求,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总体战,为服务好全市?32”发展战略落地落实汇集更有强度、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坚实财政支撑 具体来说,将着力抓好九方面重点工作 (一)加强财源建设,狠抓收入组织。得益于早部署、早推进奠定的“开门红”基础,尽管经受了疫情冲击,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依然实现增?.1%、完?95.3亿元、税占比83.4%,总量保持全省第五、增幅并列苏南第一。预计二季度起疫情带来的减收影响将逐步显现,财政部门将抓实抓好税源建设与收入组织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一是不折不扣、及时精准兑现留抵退税等新一轮减税降费措施,保障好减租降本、社保缓缴、金融支持、保畅保供等助企纾困政策,多措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市场化机制放大财政资源倾斜效应,深入推进“创?0条”“产?0条”等重大政策加快落地落实,精准高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厚培财源基础。二是进一步加强各级财税等部门数据共享、工作联动,不断提高收入组织水平,密切关注主要行业、主要税种变化,强化零星税源征管。摸底测算大规模留抵退税等政策兑现影响,建立滚动预测机制,科学研判收入形势,确保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达到729.5亿元,稳步向“五年内突破900亿元”目标迈进 (二)强化资源统筹,高效配置利用。一是强化预算统筹。加强四本预算来源和项目的衔接,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比例提高至40%。优先动用历年结余、非税收入、上级转移支付等安排支出。二是加强盘活挖潜。加强各项闲置低效资产、结余结转资金盘活利用,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挖潜增效。三是加力谋争引推。顺势上级政策导向,强化重大项目包装储备,全力争取政策倾斜和资源支持,力争全年新增债券额度?00亿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规模稳定增长 (三)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节支增效。一是强化源头控制。着力打破“基?增长”预算编制模式,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对支出标准过高、执行效果不佳、多头重复设置的专项资金予以调整取消。加快研究制定小学、医院建设、公园管养、党政机关物业管理等各领域支出预算标准,规范预算支出申报。二是强化执行约束。严控年中追加,强化预算支出执行动态监测及通报考核制度。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直达资金监控系统对接,促进财政支出规范均衡、精准高效。三是强化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绩效事前评估机制,推进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提升评价结果与预算挂钩应用实效,加快建成全市“三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四)足额保障到位,支持抗疫纾困。一是夯实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明确市区分担机制及结算原则,打造精简高效的资金拨付、政府采购等业务“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资金足额快速到位。加强疫情防控资金审核、拨付、管理使用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规有效。二是优化助企纾困政策兑现。积极会同主管部门细化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操作指引,加强宣传解释辅导,确保各类帮扶纾困政策“应享尽享、能享速兑”。自“常?2条”发布以来,市财政已?0类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588万元,组织落实承租国有物业租金减免政策,预计可降低市场主体租金成本约7000万元。年内还将协同各板块各部门做好税费减免、社保缓缴、稳资稳价等政策落实 (五)精准施策发力,服务产业发展。按照“整合、突破、提升”思路,完善财政支持政策体系,加强财政政策工具创新,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精准发力支持产业振兴创新发展。一是坚持系统集成饱和投入。集成调用全要素政府资源,明确市区两级分担机制,优化直达速兑通道,保障支持智改数转、专精特新,打造人才强市、长三角产业中轴等“产?0条”政策兑现。二是坚持财金赋能链式引领。加大竞争性领域财政资金“拨改投、拨改贷、拨改转”制度创新。统筹一定比例市级专项注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系,优化政府投资基金运作机制,高效发挥龙城金谷集聚效应与龙城科创母基金引导作用。扩充信保基金规模至20亿元,新设“创新贷”等政府增信产品,创新应用“见贷即保”模式,优化市区联动风险共担机制。更大力度加速推进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和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三是坚持流程再造提质增效。设立政策落实及资金使用绩效目标,跟踪评估实施效益,及时科学调整,推动财政与其他政策实现最优协同运行,全面提升政策绩效 (六)聚力强质优品,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建立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增强民生保障有效性和精准度。保持民生领域投入占?0%左右,加力锻造“六个常有”民生名片。一是聚焦“优质均衡”。确保教育投入“三个优先”“两个只增不减”,继续按照高于省定标准确定各阶段生均公用标准,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和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二是聚焦“一老一小”。支持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三是聚焦“医卫健康”。加强卫生健康资金投入管理,推进实施养老、工伤、医疗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及长期护理险政策试点。四是聚焦“和谐安居”。以专项资金、专项贷款、专题补贴组合发力稳就业保就业。稳步调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加强各级各类救助政策有效衔接。支持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安居工程。综合实施奖励补贴、农担农保等一揽子政策稳住农业基本面。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投入,健全完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机制。支持交通畅行、文旅惠民、公共安全提升等民生实事工程 (七)深化财政改革,提升履职质效。一是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稳妥推进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机制,健全县级财力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土地出让金征收职能顺利划转。二是有效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直达机制与优先保障基层“三保”、落实减税降费等有机结合,确保财税政策及财政资金落实落细。持续深化国库管理改革,推进非税收入征管改革,系统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导向功能,支持创新产品首购首用,联合带量采购、“阳光直采”扩面应用。三是着力提升治理效能。系统梳理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拨付、政府采购及其他行政职权事项办理依据及流程,推进财政工作标准清单建设。依托“数字财政”实践推进数据整合归集,构建顺向逐级控制、逆向实时反馈、综合决策分析的“智慧财政”治理体系。四是规范整饬财经秩序。强化法治财政建设,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发放,全面加强财会监督。按照省厅行动方案,聚焦减税降费、过紧日子、“三保”、国库管理水平、资产管理、债务监管六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财经秩序专项整治 (八)强化调控能力,有效管控风险。一是提升跨周期、逆周期调控能力。从更长周期、更广范围监测分析疫情等突发事件、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的影响,持续关注政府债务、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做好预调稳调和跨周期调节有机衔接,合理调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以丰补歉、削峰填谷。二是持之以恒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督促各板块各单位落实全年化债目标任务,加强平台类企业投资约束,严管经营性债务、严压高成本融资、严控债务规模扩张,稳步压降政府性债务风险。用足用好新增专项债券资源,强化“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严格实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管理,坚持融资收益能平衡,绩效评价全覆盖。截至目前,市区纳入2022年债券需求的161个项目已全面完成事前绩效评价 (九)加强队伍建设,夯实人才支撑。一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干部培训计划等系统开展理论学习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廉政作风建设、业务学习培训,实施好干部后备计划、能力提升行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二是培育财经领域拔尖人才。做优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绩效评价主评人业务提升、政府采购与投资评审专家库、新时期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等品牌工程,持续输出财经领域高端人才,协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