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47号的答复
号:014109315/2022-00121
主题分类9/span>其他体裁分类9/span>其他组配分类9/span>其他市人社局9/span>部门其他
文件编号:常人社复函?022?7叶/td>
产生日期?022-06-02
发布机构:市人社局
发布日期?022-06-07
废止日期9/td>
内容概述:你们提出的“关于高职院校毕业技工类人才支持政策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td>
常人社复函?022?7叶/td>
关于对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147号的答复

匡成效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高职院校毕业技工类人才支持政策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抓住三个国家级实验区建设契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聚焦提质培优,大幅提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努力为全市?32”战略作出教育贡献。特别是2019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契机,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力推进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明显成效?019-2021年,全市三年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1.7万人次。去年,我市又实施“青春留常”计划,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常率进行考核奖励。下一步,我市将主要着力落实以下举措:

一、着力推动职业技能提升培训?019-2021年,全市三年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1.7万人次,使用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83亿元,惠及企?万多家?020?2月,在省内率先出台《常州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将高职院校毕业生纳入技能培训、鉴定、补贴范围,将高职院校开展学生技能培训列入工作目标、任务。在省内率先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开展“第二技能”提升,2020年?021年两年内累计资助完成5万人(次)参训,有效提升“准青年产业工人”的就业竞争力。今?月,我市研究出台新一轮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常州?32”发展战略相关的一批新兴、数字化职业(工种)纳入补贴范围

二、着力推动院校“提档升级”。坚持中职提质,实施职业学校提前招生、市场招生、双向选择、登记入学,普职比基本相当。全?家技校中分别有国家级、省级重点技?所?所,建有省师资研修中心1家,省级示范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2个,在校学生数位居全省第一。做?所“领航计划”中职校?所省高水平高职院“一对一”结对发展。设?00万经费用于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研究课题,中职与应用本科?+4”分段培养项目数和计划数位列全省首位。强化高职创优,6家公办高职院100%成为省双高建设或培育单位?0%入围国家双高建设单位。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十三五”期间全省唯一升格专科院校,“新建中车职业技术学院”和“升格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纳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省城职院溧阳、金坛办学点成功转设为省联院办学单位,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6340人。支持应用型本科引领,市委书记、市长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每?000万元支持常州工学院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江苏理工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占地2027亩、投?20亿元的新校区建设全面启动,获省教育厅批复建设“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

三、着力提升师资队伍“双师素质”。搭建领军人才培养平台。投?00万元建设省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成立全省首个“石伟平”职业教育博导工作站,培养常州职业教育领军人?0名。创新专业教师培养模式。投?10万组建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引领的“技术精英”讲师团,选聘五年制高职产业教?9名,开展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人才互聘120名,打造素质过硬“工匠之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6%以上。实施优秀教师多元激励。开展“十佳双师型教师”“十佳教授”评选,给予每位入选?万元奖励。获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个,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5个、占全省1/4、全省第一,省教学大赛(中职组)一等奖14个、占全省1/5,获奖积分率再次位列全省第一

四、着力提升技能人才“综合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创建“职业教育班主任思政工作室联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劳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获评“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厚实学生文化课程素养,全年实施“推门听课”“学期会考”“教考分离”,每月开展教育教学专项调研,学业水平考试单科合格率均?5%以上。夯实学生技术技能基础,实施“双证”培养,中职?500名学生获中级技能等级证书?439名学生获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双证?8%以上。举办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比赛,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2个,其中中职获奖?00%,高职获奖数占全?/3,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个,居省第一方阵

五、创新实施“青春留常”计划。去年,市人社和教育部门联合创新出台《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促进毕业生留常就业实施细则》,对我市具有全日制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学校和培养高级工以上毕业生的技工院校,根据毕业生留常就业成效,分别给予学校最?00万元?0万元的奖励。细则中的“留常就业率”指本校应届毕业生在常州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与本校当年度毕业生单位就业人数之比

支持标准

1. 本科院校毕业生留常就业率高于近三年(2017-2019年)本校平均数但未达30%的给?0万元奖励,达?0%的给?0万元奖励,达?5%的给?00万元奖励

2. 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常就业率高于近三年(2017-2019年)本校平均数但未达35%的给?0万元奖励,达?5%的给?0万元奖励,达?5%的给?0万元奖励

3.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办学点)、技工院校毕业生留常就业率达?0%的给?0万元奖励,达?0%的给?5万元奖励,达?0%的给?0万元奖励

六、创新实施青年人才双资助政策。继续落实好2021?月我市出台《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常办发?021?号),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对企业引进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参照全日制本科、硕士的条件享受生活、租房和购房补贴。本次人才政策,技师、高级技师首次参照本科、硕士享受资助补贴,政策覆盖面广,为历年之最,政策的普惠性更加突出。我市企业新引进的人才,来常两年内购房的可享?-25万元的购房补贴,毕业两年内来我市企业工作的人才可享受每月300-800元的生活补贴,对无本地自有住房的可享受每?00-800元的租房补贴,并可叠加享受,为我市引才构建了明显的政策优势。同时,以大数据信息化实现政策兑付,通过金保工程、学信网等认证比对核实信息,让政策兑现更便捷。比如,人才在常缴纳社保的第七个月开始,系统直接将生活补贴打入人才社保卡内,省去了申报环节,让人才更能体会到常州“引才、爱才、留才”的诚意。截至目前,通过“非申即享”形式,市人社部门已审核发放254人次10批生活资助,惠及企业引进?3名技师

我们将积极践行常州?32发展战略”,探索建立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引进长效机制,坚持上下联动、政企联动和部门联动。首先是针对高职院校等职业院校,开展学生第二技能培训、组织企业校园招聘等活动,积极营造就业创业良好氛围。其次,积极贯彻落实人才新政,全方位聚焦人才集聚,以在常高校、人社、教育部门、相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为主体,成立促进在常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联盟,合理统筹资源,合力办好活动,吸引毕业生留常就业。第三,督促职业学校优化专业布局,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技能人才培育质量;强化就业意愿,提升毕业生留常就业率

签发人:嘉秀

经办人:孙寅

联系电话?5682019

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