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1年环保工作总结 | |||||||||
2011年环保工作总结 常州市环保局 'span>2012平span>1朇span>30日) 2011年我市环保工作取得六?ldquo;进一?rdquo;的成效,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我局被国家人社部、环保部评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年度市级机关部门综合考核优胜单位、/p> 一、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喃/p> 在我市平均气温升高、降雨量减少、上游来水水质恶化的不利条件下,市区60条河道中59条水质较好(西市河因房地产开发筑坝断流水质一般)。我币span>3条入太湖河道和主要湖泊水质总体有所改善,尤其是境内太湖(即竺山湖)蓝藻产生量大幅下陌span>60.6%+span>2007年来首次消除大面?ldquo;湖泛现象。与去年相比,武进港、太滆运河、漕桥河筈span>3条入湖河道水质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1.1%?span>4.5%咋span>9.1%,竺山湖、滆湖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3. 2 %咋span>16.2%。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3天,占总天?span>94%,与上年持平、/p> 二、生态建设进一步收莶/p> 1、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年初,我市生态市建设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对照整改意见,认真分析梳理,分解落实任务,全力以赴完成整改、span>6朇span>8~9日,国家考核验收组对我市建设国家生态市工作进行全面考核验收,我市成为全国第二个通过生态市建设国家考核的地级市。(1)加大投入妥善解决环境问题。列入全市〉span>环保再行动,生态再提升工作方案》中皃span>3335个项目已完成3277个,完成率达98.3%,年度项目总数毓span>2010年增加了548个。(2)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金坛市和武进区完成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工程,共投?span>1.22亿元,整治面?span>184.67平方公里,受益人叢span>8.87万人,明显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第二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正加快建设。我市连片整治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受到国家环保部和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3)深入建讽span>细胞工程 尅span>15个全国环境优美镇提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建成国家级生态街遒span>2个、国家级生态村5个,新增省、市级生态村85个、绿色社匹span>34家、绿色学栠span>54所和环境教育基?span>3个。(4)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常化厂土壤修复工程被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列为示范工程。我局会同国土、规划部门下发了《污染场地土壤管理办法》,制订了污染场地土壤管理工作流程,对土壤修复全过程实施严格监管,组织中荷合作土壤污染修复项目。(5)强化生态宣传教育。全市深入开展高密度的媒体宣传,组建了首个生态文明宣讲团,组织了农村生态科普宣?ldquo;四个一等近20项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p> 2、积极准备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按照市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城?rdquo;的要求,编制了《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完成了《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2011-2015年)初稿。武进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区的建设已进入第二年;溧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获溧阳市人大批准实施;金坛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已报金坛市人大审议、/p> 三、污染减排进一步深匕/p> 完成十二亓span>减排规划编制,市政府与各辖市、区及有关部门签订了十二亓span>减排工作目标责任书。全市深入推进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坚持严格的环境准入门槛,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新一轮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关闭亅span>120家化工生产企业,完成20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其中强制性的135家,自愿性的70家)。全币span>8个省级开发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7个,比例辽span>87.5%。市委组成督查组加大对减排目标督查力度,全市建成投运全年175个重点减排项目。完成所有减排项目现场核查、监督监测和台账审核,对新增的国控污染源均安装了在线监测装备、/p> 四、依法治污进一步强匕/p> 1、强化太湖治水。全部完戏span>358个太湖治理项目,全市实现了太湖安全度夏防控目标,驱散了我市长江水域非法过驳浮吊、/p> 2、深化市河清水。巩固提升已完成整治的市匹span>60条河道,完成外围黑臭河道整治40条、/p> 3、推进蓝天工程。制订《常州市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完成7家废气重点源的搬迁或停产?span>37家重点源的废气整治,完成滨江化工园区81家企丙span>344项整改措施,计划在三年内关停该园区内30家不符合要求的化工企业,已有10家签署了收储搬迁协议;拆除中心城匹span>325台懒汉炉,完戏span>58台燃煤锅炉改造,抉span>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建?span>127平方公里;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强化高污染车辆限行管理,每月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完戏span>1901辅span>黄标?span>更新淘汰;完戏span>140座加油站?span>3座油库和89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控制施工扬尘,开展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巡查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灰霾自动监测系统,已具夆span>PM2.5等指标监测能力、/p> 4、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全市环保系统开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俜span>百日行动,积极推进全市重点信访的化解,完戏span> 绿色护耂span>和农业、渔业用水时期的安全监控、预警和事故防范工作。市环境监测中心为环境监管、执法提供手工和自动监测数据运span>130万个,建成较为规范的自动化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及时掌控全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全市共出动监察人员8万余人次,检查企丙span>3.5万厂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24件。同时,严格辐射和固废监管,保障环境安全、/p> 五、管理举措进一步创?/p> 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科技等手段,积极创新实施管理和服务举措、/p> 1、升级绿色信贷措施。在原来每半平span>1次开展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环境信用等级的每月动态评定,每月汇总并立即提供人民银行纳入企业征信系统,用足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金融机构对环境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绿色(很好)咋span>蓝色(好)的企业,在贷款规模、期限和利率等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积极支持企业增加环保设备、设施投入,对污染源实施综合治理,提高其持续发展能力。年内,环境行为信用等级?ldquo;蓝色及以上企业获得的贷款比年初增功span>37.8亿元,其?span>28家中小企业还享受了利率优惠贷欽span>5800万元。对评级丹span>黄色(一般)及以下的企业督促污染治理和整改,限制贷款直至停贷、收贷。该政策的实施有效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改善环境行为,全市企业恶意偷排现象大为减少,引起央视筈span>7家中央媒体关注和专题采访、/p> 2、有序推进公益诉讼。会同市检察院、中级法院、公安局建立联动机制,注册成立了常州市环境公益协会,该协会作为主体,将对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已对一起危废恶意倾倒污染事件立案侦查,对违法排污行为起到震慑作用、/p> 3、加快环保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订计划加快建设常州市环境信息化工程,一期工程上线试运行,整合了局数据中心、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建设项目、行政处罚、排污许可、固废危废管理、效能监察等业务协同系统,将逐步实现并完善环保管理在统一平台上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办理,对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进行跟踪监督,逐步?ldquo;数字环保迈进、/p> 4、落实环境信访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实施乡镇、街道主要行政领导环保问责制。通过月度点评会、信访分析专项会议和通报制度,督促辖市、区各级领导重视和调处环境信访、span>实施约谈制度,会同纪委监察部门对信访投诉热点乡镇街道及辖市、区环保局领导进行约谈。通过挂牌督办的方式推进重点、难点环境信访问题的解决,整改到佌/span>17起环保挂牌督办案件,全市环境信访总量比上年下陌span>1%,按期办结率辽span>99.8%,满意率辽span>81.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未发生因环境纠纷引发的赴京上访、去省重复集访、/p> 5、全面推进环保找差活动。在全国率先实施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以城匹span>40个乡镇为网格单元,已聘请亅span>53名监督员,对区域内环境问题每日查找上报,并与环保监察人员找差比对,每月召开专题信访分析督办会议,落实相关制度,形成常态化的找差和分析、督办机制。年内已找出各类环境问题702个,完成整改358个、/p> 6、健全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环境监管。在全省率先试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制度,将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从主要节点管理拓展为全过程管理。即对建设项目从审批、试生产、环?ldquo;三同?rdquo;验收到通过验收后正式投产的全过程,实施全覆盖的环境监管。除了环境监察人员在审批环节就介入实施现场监管、执法外,由建设单位按规定委托第三方进行环境监理,监督、服务建设单位严格按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建好各项治理设施、办好各项环保手续。对2001年以来市环保局审批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现场全面检查了1184个项目,立案查处68个,消灭了原先环境监管存在的盲区;与市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联动把关,共同对建设项目实施综合验收,消灭了原先某些建设项目环保验收?ldquo;盲区、/p> 7、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第一扸span>50家试点企业即将签订污染责任保险协议、/p> 8、科学系统地提升环境监管水平。结合定期组织召开环保点评会、环境质量分析会和执法与信访工作会议,剖析全市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信访、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有机联系,探寻变化机理和规律,根据研究分析成果,有预见地发现环境问题,有目的地排查环境信访萌芽,从而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开展执法监管,力求更准确、更快速、更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环境管理上水平,有效推进环境质量改善、/p> 六、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卆/p> 开展全市环保系绞span>深入打造环保直通车品牌,加快助推转型升?span>活动,今年全币span>308个重点项目环评审批的办结率已辽span>83.1%,会同有关部门为我市争取到大环保资金3.1亿元、span>环保直通车品牌创成首批市级机关优秀服务品牌和省环保?ldquo;十大环保服务品牌。开展了510(我要廉)系列教育活动,以环境道德讲堂建设为平台内炼素质,勤廉并举加强队伍建设、/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