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05年经贸工作总结?006年工作意?/td> | |||||||||
关于印发〉span>2005年经贸工作总结 咋span>2006年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处室: 为了认真总结和部署全年经贸工作,确保完成2006年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经委党组会议讨论通过,现将〉span>2005年经贸工作总结咋span>2006年工作意见》印发如下、span> 二○○六年二月十五日 2005年经贸工作总结叉span>2006年工作意?span> 常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span>2006平span>2月) 2005年经贸工作基本情冴span> 2005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工作部署,按照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从加强经贸工作组织程度入手,围绕加快发展,创新工作举措,突出重点抓关键,狠抓投入促产出,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实现了在高平台上的较快增长、span> 一、全年主要技经指标完成情冴span> ⒈工业经济运行、/span>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倻span>2504亿元,增镾span>26.7%;完成工业增加倻span>603.42亿元,增镾span>21.7%,高于年度目标(15%(span>6.7个百分点;完成销售收?span>2459.56亿元,增镾span>26.7%,高于年度目标(20%(span>6.7个百分点;实现利稍span>161.84亿元,增镾span>24.51%,高于年度目标(10%(span>14.51个百分点、span> ⒉工业投入、/span>全市完成工业投入459亿元,增镾span>34.22%,高于年度目标(25%(span>9.22个百分点;全年共实施总投资上亿元项目99个(年目栆span>98个)、/span> ⒊技术创新、/span>全年新产品销售率达到31%(年目标31%);建设企业技术中忂span>78家(年目栆span>70家),比上年增加18家(年目栆span>10家);建设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50个(年目栆span>50个),比上年增加10个(年目栆span>10个)、span> ⒋商贸经济运行、/span>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1亿元,增镾span>16.2%,高于年度目标(13%(span>3.2个百分点,增幅近年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苏州、南京、无锡之后,与南通并列第四、span> ⒌民营经济、/span>全年新增私营企业7915户(年目栆span>60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0688户(年目栆span>12000户),新增注册资?span>144.9亿元(年目标100亿元);新增个私从业人员98194人。全面完戏span>100家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截止年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戶span>110022户、私营企丙span>44962户、个私从业人呗span>95.4万人、个私注册资釐span>58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镾span>10.6%?span>18.4%?span>39.7 %咋span>29.2%、span> ⒍循环经济、/span>全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由上年皃span>1.11吨标煣span>/万元下降臲span>1.1吨标煣span>/万元,下陌span>1%;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刑span>95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目标、span>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005年,全市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呈现出以下特点9span> 一是工业规模不断增大、/span>工业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砳span>3000亿元,达?span>3400亿元。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实现了我市工业史上百亿企业零的突破。全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集团)辽span>30家,利税总额超亿元企业达28家、/span> 二是工业投入高位增长、/span>工业投入实现了在高平台上的快速增长,下半年每月增速均保持?span>30%以上。全年共组织实施亅span>50个市重点技改项目?span>640个总投赃span>500万元以上项目咋span>99个上亿元项目、span> 三是商贸经济健康发展、/span>完成了《常州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经市政府正式批转执行、/span>新型流通业态加速发展,大卖场、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连锁经营网点超过638个,其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皃span>15%:/span>农村连锁经营“放心店”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推开。从地区分布看,市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6亿元,增镾span>16.3%;二辖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亿元,增镾span>16.1%。从城乡市场看,城市市场完成零售颜span>398.5亿元,增镾span>16.7%;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5.5亿元,增镾span>12%。从行业结构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3.9亿元,增镾span>16.2%;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1亿元,增镾span>16.2%;其他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颜span>10.2亿元,增镾span>17.1%、span> 四是品牌建设取得突破、/span>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8只,总数辽span>14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只,总数辽span>6只、span> 五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span>组织实施《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民营经济发展速度继续领先;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加速推迚/span>+span>15个市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入区企业已运span>6000家;新增远宇电子、森源开关、三维成套等3家民营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span> 六是工作推进力度增强、/span>积极适应新的发展时期对经贸工作的新要求,驾驭工业商贸经济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编制了《常州市工业经济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市经贸姓span>2005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进度进行督促检查,强化工作措施的落实到位,保证了全年目标的顺利实现、span> 三、全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2005年,我委紧紧围绕市人代会确定的全年工作目标,积极创新工作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span> ⒈加大有效投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始终围绕加大有效投入力度、优化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强力推进狠抓落实、/span>一是优化投资方向,提高工业投入层次、/span>推进实施了远宇电子移动通信用微型高性能电声器件、德州仪器工业传感器筈span>35项制造业升级重点技改项目,组织申报了一批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导向性计划,引导和鼓励企业把产业升级的重点作为投资的重点,从源头上改善投资结构、/span>二是优化服务方式,加快项目实施进度、/span>组织实施亅span>50个市重点技改项目?span>640个总投赃span>500万元以上项目咋span>99个上亿元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进展中的矛盾和困难。至年底+span>99个上亿元项目中有98个项目开工实施,35个项目竣工投产;50个市重点技改项目全部开工实施,其中25个项目竣工投产、/span>三是优化投资结构,挖掘工业项目源特别是外资大项目、/span>整理编制亅span>10个工商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列入江苏省重点引资项目库,收雅span>142个制造业招商项目信息,整理编制了常州市制造业项目库及产业链招商项目指导书;开展了外资并购与重组上市项目对接等多次招商洽谈和项目对接活动,分期分批推进百家民营企业赴境外招商,主动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span> ⒉强化自主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劚span> 一是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span>根据国家、省的要求,认真做好常林、常柴、新秐span>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和12家省级技术中心的评价工作,对45家市级技术中心组织机构建设、人才培训情况、研发能力提高等方面提出指导和建议,并择优推荐冶金机械厂、今创集团、天目湖啤酒3家市级技术中心申报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同时又新认定亅span>18家市级技术中心。至年底,全市共建设企业技术中忂span>78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忂span>3家、省级技术中忂span>15家、市级技术中忂span>60家、/span>二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span>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年内新认宙span>10家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累计辽span>50家、/span>三是积极实施名牌战略、/span>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常柴牌单缸柴油机、常发牌单缸柴油机等8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全市累计中国名牌产品14只;“黑牡丹”商标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全市累计中国驰名商栆span>6只、span> ⒊加强跟踪监控,确保经济运行提速增敇span> 一是强化了目标管理和预测监控、/span>编制了全年工业经济重点工作目标任务书,分解落实到各辖市、区,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和工业投资工作例会,全过程进行跟踪督查;建立了重点企业、重点乡镇和工业集中区定期联系制度,及时对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提出对策措施,确保提速增效、/span>二是加强了对重点培育企业和新增长点的跟踪服务、/span>对列入培育年营业收入趄span>10亿元的重点企业和新增销售收?span>5000万元以上的新增长点项目,进一步加大培育和服务力度。至年底,年营业收入趄span>10亿元企业(集团)辽span>30家,其中超百亿元集团1家;年利税总额超亿元企业达28家;150个新增长点项目全年新增销售收?span>274.5亿元、/span>三是加强了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协调、/span>迚/span>一步完善电力迎峰度夏方案,组织实施了夏季有序用电方案;积极推进银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全省工商业融资洽谈活动;主动协调做好电煤、油料、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供应及储备,把主要生产要素紧张矛盾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span> ⒋注重量质并举,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进一步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氛围、/span>起草并组织实於/span>《常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建立了民营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对原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抓好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项目、省扶持乡镇企业集聚发展资金项目、省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全年共争取到省级以上各类扶持资金1029万元:/span>召开了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排出年度百强民营企业,对20家优秀民营企业?/span>3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和10家优秀民营高科技企业进行了表彰。至年底,全市拥有私营企丙/span>4.5万户,注册资?/span>583.3亿元;拥有规模以上民营企丙/span>2842户,全年完成销售收?span>170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69.1%、/span>二是帮助企业创新机制、/span>选择100家民营企业重点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分类指导,选择10家有较好基础的民营企业进行境内外上市培育,全年有森源开关等3家民营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每月举办“企业创新与发展”报告会,并选送一批民营企业家赴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训,提高了企业家素质、/span>三是积极推进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span>帮助乡镇工业集中区做好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突出投资密度、产业强度、引进外资、环保治理等重点,完善了园区的考核办法,多次组织现场推进集中区建设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工业集中区的良性发展。至年底+span>15个市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入区企业已运span>6000家,完成销售收?span>588.14亿元,增镾span>28%;完成工业投?span>72亿元,增镾span>43%、/span>四是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span>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帮助筹建了市担保行业协会,全市已成立各类担保机枃span>33家,注册资金总量辽/span>7.2亿元,全年全市担保机构共丹/span>887户企业提供担俜span>1357笔,担保总额辽/span>24.3亿元、/span> ⒌突出业态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丙span> 一是全面完成商业网点规划、/span>会同有关部门,对商业网点规划反复论证修改,完成了《常州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经市政府正式批转执行、/span>二是抓好市场供应,促进市场繁荣、/span>针对节日等旺季市场特点,抓好重要商品货源的组织落实,满足市场需求,确保市场稳定;营造消费环境,优化流通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旺季促销活动,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购销畅通、/span>三是做好市场培育和监测工作、/span>积极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以溧阳扬子广场作为试点企业,探索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进一步推进便民利民连锁店建设,提高农村市场的商品质量;选择百大公司筈span>12家重点零售、餐饮企业及市场作为直报对象,积极推进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监测系统的网上直报工作;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开展城市市场数据整理和调查工作、/span>四是加快招商引资步伐、/span>通过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商业业态以及知名企业,提高我市流通国际化水平。认真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确保了乐购生活购物中心南大街店、韩国每家玛超市、南大街步行街等按时开业;积极寻求合资合作商机,积极推进法国欧尚超市、美国沃尔玛筈span>5个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并牵头有关辖区和部门与德国麦德龙等进行接洽论证、/span>五是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span>对全市物流企业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分析并提出常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建议及推进现代物流‛span>3+1”发展计划,开始搭建常州现代物流网,拟定全市重点扶持的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span> ⒍突出攻坚克难,深化完善市属工商企业改革 一是深入推进新一轮企业改革、/span>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工商企业改革的要求,起草形成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意见》,提出亅span>27户企业逐户深化改革的基本方案,进一步完善改革转制“一门式”服务的操作流程、/span>二是着力推进重点项目重组工作、/span>集中力量做好常州变压器、常客(依维柯)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推进协调工作、/span>三是积极做好企业稳定工作、/span>完善预警机制,定期了解稳定工作情况,排查不稳定因素,及时沟通动态信息,对已改制工商企业开展劳动关系处置“回头看”;认真做好依维柯、齿轮、连环、月夜、拜克、兰翔等企业的信访接待、预警和疏导工作,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span>四是加快程序内企业的破产推进工作、/span>重点抓好中房等企业的破产工作,苏煤机等企业破产年内已终结。同时,严格把关并积极做好天利等拟进入破产程序企业的推进工作、/span>五是做好改制工作“回头看”准备、/span>会同劳动、总工会等部门专题研究开展“回头看”的具体事宜,形成了改制工作“回头看”提纲和相关表式,为开展“回头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span> ⒎强化综合协调,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墂span> 一是做好产业发展规划、/span>按照制造业升级三年行动纲要的要求,组织力量编制了《常州市制造业主要产业现状和发展导向》,对我市的输变电、工程机械与车辆、农用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等八个产业的现状进行认真分析,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导向性意见;同时,在对原有政策进行梳理、借鉴兄弟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span>二是强化市场监督管理、/span>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食品安全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开展了定点屠宰场集中整治活动,积极推进机械化屠宰,三井、武进机械化屠宰项目投入运行+/span>优化了屠宰点布局结构;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管理,密切关注成品油市场的经营动态,努力减少石油资源紧张对我市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加强对典当业、拍卖业、酒类等行业的管理力度,规范运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span>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span>牵头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和打击商品欺诈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全市“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召开了全市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工作联席座谈会、/span>四是认真做好展会组织工作、/span>牵头做好亅span>2005年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第七届江苏国际服装节及常州分会场?span>2005年跨国零售集团国际采购会等展会活动的组织协调参展工作、/span> ⒏以先进性教育为抓手,加快机关职能转受span> 一是切实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span>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创新求效,圆满完成了经贸委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培训、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保证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当前经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span>二是努力提高服务效能、/span>切实转变职能,加强整体联动,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基层企业,强化服务和效率意识、span>2005年,委领导对全年十个方面30条重点工作目标逐一进行了责任分解,并多次赴辖市区进行工作调研,督促检查工作,帮助明确工作思路;机关每个处室还联系亅span>1-2个重点项目,每个机关干部联系1个重点企业或重点工作推进事项,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span>三是创优服务企业的环境、/span>根据市委关于创优发展环境的“五项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的十项承诺”,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自觉规范工作行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span>四是加强机关内部建设、/span>根据新的“三定”方案,按照新职能组织实施,做到职能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经贸委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好班子、学习型机关、文明机关等工作,提高机关干部工作效率和服务企业的质量、span>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在新的调整发展时期取得了新的成绩,但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困难。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缓慢、/span>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偏小,仅占规模以上总量皃span>8%,对全市增速的拉动力较小。二是大企业不多,支撑作用不强,尤其?/span>成长性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还较少,使得经济新增量规模偏小。三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后,相当部分项目的实施进度受到了土地、资金等资源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投入增量和项目进度。四是受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扬、流动资金短缺影响,企业获利空间缩小,两项资金占用增大,企业赢利能力下降、/span>五是商贸流通总量规模仍然偏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还偏低;现代流通业态所占比重偏低,缺少具有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的连锁专卖店、span> 2006年经贸工作意?span> 2006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总体上看+span>2006年仍将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span> ——有利方靡span>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氛围更为浓厚,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span> 从国内外市场看,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仍将加速向长江三角洲流动和转移,世界经济仍将处于较高的增长平台,预讠span>2006年增镾span>4%左右,这为我国继续扩大外贸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囼span>2006平span>GDP增长预计?span>9%左右,国内市场仍趋活跃、span> 从投入产出看+/span>近几年工业有效投入持续高位,2005年我市投入增速仍辽span>30%以上,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2006年新增销售收?span>5000万元以上的增长点预计丹span>150个,增量丹span>265亿元,其中新增亿元以上的月span>68个;国电常州电厂、中天钢铁、江南实业、申特钢铁、亚邦化工、新科电子等6家企业预计新增销售超10亿元;康泰化学、兴荣美乐铜业、金源铜业、上扬光电、安德利聚酯筈span>12家企业新增销?span>5亿元以上、span> 从全市行业发展情况看+/span>优势产业仍然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但行业发展不平衡,从主要行业发展趋势看,冶金行业预计增幅在35%以上,电子、塑料、化工和建材行业预计增幅?span>20-25%,机械制造和纺织服装行业预计增幅?span>15-18%,预讠span>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增量大致?span>550亿元左右、span> 从要素市场看+/span>部分生产要素紧张的矛盾将得到较大缓解,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交通运输更趋有序,大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幅度减小,这将为全市工业商贸经济在较高平台上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span> ——不利方靡span> 全市工业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经济运行增幅会有一定回落,主要原因9/span>一?/span>由于贸易磨擦、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给我市持续快速增长的出口带来变数、/span>二是国内大多数工业品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直接导致制成品价格下降,竞争更为激烈、/span>三是国际原油价格居高难下,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流动资金带来极大压力、/span>四是消费需求价格指数持续走低,住房、汽车两大消费热点正回落降温,与之相关产业的市场受到影响、span> 2006年工业投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但投入压力增大,主要原因9/span>一?/span>从投入动力看,长期以来我市的投资主体主要为民营企业,由于前几年的大投入以及近年来企业获利能力下降,投资主体再投入的资本集聚能力受到限制,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span>2006年要达到30%的投入增速,还缺少一批大项目的支撑、/span>二是从投入资本结构看,我市外资投入比重仍然偏小,尽管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大、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工业利用外资占工业投入的比重仅为17%,对工业投入的拉动力仍显乏力、/span>三是工业投入的制约因素仍然存在,2006年全市如果要实现600亿元的投入目标,按每?span>250万元的投资强度和30%需新增土地计算,至少应增加7200亩工业用地;此外项目投入的资金到位和融资难度也很大、span> 因此,要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在谋刑span>2006年工作时,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关系9span> 一是正确把握又快又好与放大比较优势的关系、/span>健康快速发展依然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没有一定的速度支撑,难以彰显工业商贸经济对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地位。要在“快”中求“好”、在“好”中求“快”,特别是要通过放大比较优势达到快速发展。所以,在发展壮大高新产业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和企业,成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span> 二是正确把握加大有效投入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关系、/span>当前+/span>我市传统产业比重仍然偏高,高新技术产业还仅处于高端产业的低端环节。因此,只有通过加大有效投入,才能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须在“有效”和“力度”上下功夫、span> 三是正确把握创新与发展的关系、/span>从总体上讲,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缺乏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必须把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整体推进、span> 四是正确把握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关系、/span>“十五”期间的投入量较大,但也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必须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多管齐下,做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span> 五是正确把握发展先进生产服务业和提升传统商贸业的关系、/span>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快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围绕引导消费升级,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span> 一、指导思想 2006年工业商贸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9/span>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的部署,全面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坚持大投入带动结构大调整,狠抓有效投入不放松;坚持又快又好,实现经济运行量质并举;坚持自主创新,构建品牌新优势;坚持节能降耗,建设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坚持工业商贸互动,提高生产服务业的支撑力;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凝心聚力的发展氛围,为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span> 二?span>2006年主要技经指标目栆span> 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镾span>18%:span> 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增镾span>20%以上:span> 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利润分别增镾span>15%以上:span> ⒋工业投入完戏span>600亿元,增镾span>30%以上:span> 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span>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2006年,全市工业商贸经济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狠抓有效投入,促进产业升级 2006年,突出把加大工业有效投入作为全市经贸工作的首要任务、/span>一是在全市开展“加快有效投入年”活动、/span>以狠抓投入强度为抓手,咬定全年工业投?span>600亿元的目标不放松,层层发动、上下联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span>事/span>是精心组织实施一批产业结构升级项目、/span>突出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组织实施‛st1:chmetcnv 1?? UnitName="" SourceValue="" False?? HasSpace="" Negative="" NumberType="" TCSC="" on?? w:st="" 0?? ?? 5050??>5050”工程,卲span>50个工业重大项目?span>50个制造业升级项目,同时重点推迚span>100个上亿元项目,对50个近两年竣工投产的项目进行效益跟踪、/span>三是内外并举主攻落实一批新的项目源、/span>鼓励投资主体引进战略投资者重组和联合上大项目,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外资大项目,将围绕八大优势产业咋span>142个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组织开展境内外行业对行业、企业对企业点对点的招商活动,争取利用外资项目有重大突破、/span>囚/span>是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span>实施领导挂钩制度,分级负责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部门会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实施动态管理制度,采取月查、月报、月例会等办法,全过程掌握大项目的序时进度,着力破解工业投入中的瓶颈制约、span> (二)狠抓规模集聚,促进企业升级 在全市企业中广泛开展“创星争先、做强做大”活动,根据纳税销售、入库税金、有效投入等指标,在全市工业和服务业中树立一批“星级企业”,营造争先抢位的氛围,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做到“三个不松劲”、/span>一是培育大企业不松劲、/span>争取培育大企业有新突砳/span>,争取全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40家,其中超百亿元的企丙span>1-2家?span>50-100亿元的企丙span>3-5家?span>30-50亿元的企丙span>5-8家;利税超亿元的企业30家、/span>二是抓小型企业升级不松劲、/span>加大对产业层次较高的小型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和培育,促进其尽快升级上规模,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丙span>800家、/span>三是强化管理不松劲、/span>指导服务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减少两顸/span>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开展降本增效活动,提高企业效益水平、/span> (三)狠抓自主创新,增强竞争实力 围绕加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更多的“常州制造”变成“常州创造”,大力实施“三倍增”计划,打造品牌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span>一是以信息化为抓手,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原始创新能力、/span>全年培育建设企业技术中忂span>20家,争取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忂span>12家,培育市级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丙span>50家、/span>二是以产学研对接为抓手,引导和搭建创新平台,提高集成创新能力、/span>引导和搭建平台,促进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的对接,推进应用技术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span>三是以开发新产品为抓手,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span>通过合资合作、引进消化先进适用技术,全年组织实施100个技术创新项目进行攻关,开发新产品1300只、/span>四是以培育品牌为抓手,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新一代形象产品、/span>引导企业创建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全年力争新增中国名牌产品5-6只,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3只、span> (四)狠抓民营经济跃升,增强集聚效应 我们将把提升发展质量、创新体制机制和壮大经济规模作为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三年跃升计划”,引导民营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发展、/span>一是大力实施制度再造工程、/span>上下联动,全年帮?span>300家民营企业创新机制,树立典范,使改制民营企业、原创型私营企业快速摆脱传统和家族式管理模式,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span>二是大力实施境外上市工程、/span>有效组织规模企业完善规范化的股份制改制工作,引导企业通过融入资本市场,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筹集发展资金,全年将对15家民营企业进行上市辅导,争取3-5家民营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span>三是大力实施境外招商工程、/span>组织百家民营企业分期分批赴境外招商引资,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提高民营企业跨国经营水平、/span>四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训工程、/span>把企业家培养纳入全市企业干部培养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民营企业家到国外大公司学习锻炼,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全年争取组织培?span>1万名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span>五是大力实施集中区做大做强工程、/span>加大对全币span>15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有效投入,加快集中区的规模产出,以产业链为纽带规划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发挥集聚功能,力争形戏span>5个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中区、span> (五)狠抓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增强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span>一?/span>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span>着手抓好东南开发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咋span>26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span>二是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审核、/span>全年实施50项清洁生产审核项目,重点在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span>三是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span>加强节能宣传+/span>推进实施16项电力需求侧项目咋span>34项资源节?/span>?/span>节能降耗项目,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速/span>,重点发展先进技术型、节约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生态建设型产业;加强墙体材料改革和推广应用散装水泥工作力度、/span> (六)狠抓商贸流通提升,增强市场活力 坚持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着眼于提供低成本工业化支撑和增创发展新优势,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span>一是加快生产服务业的发展、/span>我们已经排出8个物流园区?span>18个专业市场等5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作为“十一五”的重中之重加以推进、/span>二是加快传统服务业向新型业态的提升、/span>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商业业态和知名企业,提升新型业态的比重,加快推进法国欧尚超市等5个在建项目的实施,争取再引进家乐福、麦德龙、百安居等知名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力争连锁经营零售额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提高?span>18%、/span>三是加快商贸重点向城乡并重的转变、/span>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活跃农村,积极推进乡镇、行政村农家店的建设,力争年内建戏span>150家农村连锁店;采取新建、改建、扩建、规范等各种措施,改善农村市场的消费环境;推动骨干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点、/span>四是加快由管理向监督和服务转型、/span>认真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搞好食品安全监督等专项整治活动;做好生猪屠宰、成品油、酒类等市场的监督管理,保证市场供应;督促拍卖行、典当行等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span> (七)狠抓深化改革,增强驱动内力 一是全力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工作、/span>组织力量深入27户目标改革转制企业开展调研,分门别类提出各类企业的改制转制方案,按照规范程序加快推进、/span>二是推进已改制企业的制度再造、/span>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认真开展改制工作“回头看”、/span>三是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工作、/span>加快推动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牌集聚,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股权转让、增量入股等方式,吸引参与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参与改革重组、/span>四是加快劣势企业退出步伐、/span>加快依法破产关闭进度,积极稳妥地处置41家空壳企业依法有序退出市场;建立企业破产的后评价制度,对已实施破产的项目进行跟踪和检查、span> (八)狠抓队伍建设,增强驾驭能力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span>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服务企业不动摇,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落实市创优发展环境“五项规定”,切实履行委“十项承诺”,着力解决怕担风险、怕负责任、行政不作为的问题;加强行政效能监察,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span>二是切实加强服务能力建设、/span>按照经贸委新的职能,加快理顺职责,切实履行职能;继续实行领导和处室目标负责制,提高机关服务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主动协调做好电煤、油料、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运输、供应及储备,保证企业正常生产、/span>三是加强机关内部建设、/span>进一步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贯彻《行政许可法》,搞好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工作、/span>四是切实搞好创建活动、/span>继续牵头做好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各项工作,组织各级各类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经营者和管理干部的素质;同时,搞好创建学习型机关、好班子和文明机关的各项活动+/span>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