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大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一课题组对该校大四女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就业观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女生的就业取向较明智,但也存在一些误区、br> 首先,女大学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时,考虑因素的顺序基本相同。无论是来自农村或城市,还是来自不同专业,其考虑就业单位的因素都依次为:行业发展前景,薪酬福利,工作环境,工作的保障性与稳定性,施展才干,晋升的机会,所在城市,专业对口,工作能否与个性匹配,工作挑战性,知名度,出国机会,解决户口,招聘广告与招聘会规模。这说明现代女大学生眼光比较长远,都将行业的发展前景作为选择单位的主要考虑因素,其次才考虑薪酬、工作环境等因素;将招聘广告与招聘会规模作为最后考虑的因素,说明现代女大学生还是很理智的,不会仅看重表面现象;很少有人选择出国机会,主观上由于女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去异国为事业打拼不是女性生活中的主要目标,也说明她们依赖性较强,缺乏在异乡独立生活的能力。客观上由于大多父母希望女儿能常在身边,害怕孩子漂泊在外没人照顾。这一观念既受传统影响,又束缚了女大学生的发展空间、br> 其次,女大学生对待工作与专业的关系态度更明智。前人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就业必须专业对口才能实现自我价?人为地使就业渠道变得狭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只?1.0%的人认为工作应与专业对口?1.4%的人认为工作应尽量与专业对口但不强求?.7%的人认为专业是否与工作对口并不重要,34.9%的人认为只要工作合适就好。这一方面说明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社会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之女大学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就业劣势,使其在竞争中日趋处于不利的地位,找到一份工作已非易事,更不用谈专业对口问题。另一方面也因为女大学生对专业与工作关系的观念不断趋于理性化,不再片面强调专业对口、br> ?7.3%的人选择将来在事业单位工作,而只?.8%的人选择将来自主创业,这与前人研究有所不同?000年对北京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的排列次序为国家机关、三资企业、高等院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私营企?而选择科研单位、国有企业的较少。这说明现代大多数女大学生对事业单位的重视度有所提高,但无论是以前选国家机关,还是现在的事业单位,都可以看出她们期望将来从事稳定的工作,期望有稳定的前途。这与社会现状也有密切关系,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学生面临着一毕业就失业的状况,因此很珍惜第一份工作,希望工作越稳定越好、br> 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在来自农村的学生中仅?.5%的人希望将来自主创业,而这一比例在城市也只占10.3%。说明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很弱,不愿意或不敢独自打拼,缺乏自信与胆识,再次反映出她们依赖性很强,宁可选择一份稳定工作、br> 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就要求成本最小化。同样的产品,聘用女工的成本要比男工高,所以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更愿意聘用男生。有的用人单位在求职者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一般都不愿意要女生。有些单位宁愿要条件差的男生也不愿要条件好的女生。这一事实也严重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观,在机会不平等的情况下,女大学生一面不满一面无奈地降低了职业期望、br>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我国的教育制度也发生一系列变革,对大学生的分配政策也开始转向“自主就业,双向选择”——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由此而带来的是大学生初次就业率的下降。特别是1998年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45万,?001年增?1万,增长率为28%?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2万,?002年增?7万,增长率为32%?004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003增长68万,增长率为24%?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38万,?004年增?8万,增长率为17%?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00万,?005年增?2万,增长率为16%。而与此同时,2003年全国毕业生待就业人数为52万;2004年为70万,同比增长35%?005年为75万,同比增长8%、br> 就业观现状一部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总是夸大了女性的负面影响,而低估了女性的价值和能力,而当代女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她们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相对较低,她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自我定位在相对于男性的弱者地位,不敢或不想把自己的就业期望定得太高。因此她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工作的稳定性和保障性,因此即便女大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与较高的技能也难形成较高的职业追求、br> 同时,传统的学历教育注重的是系统的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择业能力的培养训练和心理指导方面所做的工作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少长远规划,大多是在毕业前临时加以指导,指导内容主要为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而就业思想、就业素质、就业心理及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薄弱,缺少职业规划及职业生涯的设计。调查表明,被调查的学生中有68.5%的是在大四上的就业指导课程,绝大部分学生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表示不满意。认为其不完善,指导渠道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的择业能力培养需要一个较长过程,而不是靠毕业前的简单培训而所能达到的. 要帮助女大学生更好的就业,一方面通过法律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清除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明确奖惩措施,比如税收政策,并建立相应监管机构。完善市场劳动用工制度,在充分保障人权的基础上,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使劳动力市场竞争建立在知识、能力的竞争上,杜绝人为因素、观念因素和性别因素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同时在企业招聘人才方面给予政策性指导,在政府建立的就业市场,逐步实行规范的公开招聘、招考制度,让女性参与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从具体措施上保证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就业权利。同时国家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大胆聘用女大学生,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br> 一方面,高等学校教育人才培训机制要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加快构建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可建立专门的女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对女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加强其就业观念、求职技能和就业心态的培训,增强其主动就业意识和就业权益保护意识。同时,就业中心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力度,组织专为女大学生设置的供需见面会,切实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br> 作为女大学生要树立自信,适应市场的需求,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既不能有自卑心理,对自己评价过低,失去竞争的信心,也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任何一个工作岗位上充分实现自我的价值。同时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如:语言能力的优势、思维能力的优势、管理能力的优势、忍耐力的优势等。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和自主创业的意识, 女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受到良好教育、富于智慧与活力的一个群体,培养她们正确的就业观,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性人才资源的利用,也对社会发展有深远意义、br>
----2006.8.9
|